食道癌可以算是现代的“流行癌症”了,每年患上食道癌的人都有很多。食道癌和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食道癌治疗方法,这些要点是大家需要知道的,下面来看看吧。
手术
手术应该是食管癌首选治疗,也是最有效的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可能只占食管癌患者的10%~20%。手术要求必须达到原发灶完全切除,并且区域淋巴结达到根治性清扫。食管癌长度超过5cm,80%以上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长度超过7cm,100%的病人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必须做到淋巴结完全、系统的清扫。规范治疗的标准是淋巴结切除需达到11个以上,这才能达到标准分期的要求。
适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应当是Ⅰ期、Ⅱ期和部分Ⅲ期,肿瘤虽侵犯食管最外侧的纤维膜,或侵犯相邻结构,但只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如果首选放疗,放疗后复发,但没有远位转移,病人可以耐受手术,都可进行手术治疗。食管下段癌最宜手术。
不适合手术的食管癌,或称为手术禁忌证的是Ⅳ期和部分Ⅲ期,侵犯血管、气管,肿瘤巨大,有远位转移的病例。心肺功能差,重要器官功能不全,都不宜手术。
放疗
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主力,不能手术的病人,或是可以手术但身体情况不好,不具备手术的医疗条件时,病人拒绝手术自愿放疗时,都可以行放疗。放疗治疗食管癌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或姑息性放疗。
根治性放疗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开展。食管癌瘤床及可能播散的亚临床(显微镜下可能看到癌细胞播散的区域)病灶,局部区域淋巴结引流区,都包括在放疗照射范围(靶区)之内,给予根治放疗剂量,可以取得相当好的疗效。胸上段、胸中段、颈段食管癌手术困难大,疗效差,而放疗相对容易,疗效好,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食管癌放疗时同步使用小剂量化疗增敏,可以使食管癌放疗疗效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最好能达到40%以上。达到极为惊人的效果。
食管下段和食管—贲门交界处癌,如果给予术前放疗,放疗后1-3个月内手术,会发现肿瘤明显缩小,淋巴结转移比例下降,癌细胞不同程度死亡,手术变得十分容易。术前放疗和同步化疗是这个部位食管癌治疗的金标准。
手术治疗后不甚满意的食管癌,例如切缘阳性(切缘上还有癌细胞),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淋巴结转移百分比甚高,肿瘤太大等,外科医生会请放疗医生会诊,协助做术后放疗,弥补手术的不足。
相当晚期的食管癌,病人有严重的梗阻、声哑、呛咳,只要没有食管—气管瘘,食管—动脉薄壁相隔,都可以给予姑息性放疗。医生密切观察治疗的疗效,很有可能原来只为姑息放疗,结果因治疗反应好,最终改为根治性放疗。
放射治疗的技术和设备,最近10余年有很大进展,例如影像指引(IGRT)下的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可以适当提高肿瘤靶区的放疗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和损伤。
化疗
食管癌的化疗,分为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及术后的辅助化疗,晚期病例可用姑息性化疗。复发病例,常用化疗取得姑息效果。
化疗必须掌握适应证,必须按食管癌化疗有效方案,并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对于食管癌,中国多为鳞状上皮癌,使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顺铂、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和5-氟脲嘧啶。
辅助治疗
食管癌不管用哪种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都会有一定毒副作用。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病情的演变,及时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目前食管癌手术或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疗效都有明显改进,大约40%~50%的病人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经已有调查资料显示食管癌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已提出的病因如下。
1.化学病因
亚硝胺,这类化合物及其前体分布很广,可在体内、外形成,致癌性强。在高发区的膳食、饮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测亚盐含量均远较低发区为高。
2.生物性病因
真菌,在某些高发区的粮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更促进癌肿的发生。
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钼、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
4.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5.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
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龋齿等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6.遗传易感因素
食管癌遗传易感因素。
结语:其他很多疾病大家都是可以预防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在饮食上多注意,不能逞一时之快,毕竟身体是要跟着我们一辈子的。上面食道癌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