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对于血小板都比较陌生,血小板是我们血液中的一种细胞。血小板的作用非常巨大,一旦偏离血小板的正常值,那么我们的身体机能就会出现问题。究竟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
血小板分布宽度主要反映了循环血液中血小板容积的变异系数,实际上是对血小板体积、形态的一种反应。这个检查指标偏高主要反映了您体内的血小板的体积变异程度比较大,大小不均一,个体间差异悬殊。主要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粒细胞白血病、血栓性疾病等。建议您带着检查的血常规结果找血液科医生指导诊疗。
血小板正常值
人体一般血小板的正常值的范围是每毫升10到30万,或者是每升血液100到300乘以10的9次方,一般称为100到300。
其实,这只是参考值,人的血小板计数波动还是有的,100以下问题也不大,低于50就要小心了,低于20就要治疗了。
高于400也没有问题,高过500就要查明问题。
血小板的作用有很多,比如说防止出血、修复血管。太高的话,血的流动性差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作用,没有它是不能正常运转的。
血小板的作用
1、收缩血管,有助于暂时止血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是通过其释放的血管收缩物质、血小板粘聚成团堵塞损伤的血管和促进凝血实现的。
巨大血小板小板能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按等血管收缩素,使受损伤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同时管内血流量减少,防止血液流失。
2、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
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 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处,除了起栓堵作用外,还可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3、血小板的凝血作用
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在血管破裂处加速形成凝血块。血小板3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凝血反应速度。
受到损伤的血管或组织处于产生一些因子,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统,在血小板所释放的不同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数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血浆内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34万,电镜下观察数条肽链形成螺旋盘曲的四级结构,整体上看呈团状。纤维蛋白则是细长丝状,并相互交织成网,因而把血细胞网罗起来,形成冻胶状的血凝块。
4、释放抗纤溶因子, 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容易降解。由于血小板含有抗纤溶因子、抑制了纤溶系统的活动, 使形成的血凝块不至于崩溃。
5、促进血液循环
血小板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正常人血液中计数为100×10^9/升一300×10^9/升,占血液体积的0.3%,妇女在月经期可减少50%~75%,幼儿含量稍低。血小板约2/3在末梢血循环中,l/3在脾脏中,并在两者之间相互交换。
血小板低吃什么好
1.参莲粥
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人参发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酒量,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日服一剂连服数剂。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2.红枣羊胫骨糯米粥
取羊胫骨1根至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先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糯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调味后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的功效。
3.白茅根藕节煎
取鲜白茅根60克,鲜藕节60克。将白茅根洗净,切段。将鲜藕节将洗净切片,与白茅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上下午分服。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功效。
4.花生米炖红枣
取花生米30克,红枣20枚。半红枣洗净,与花生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煨炖30分钟,即成。上下午分服,饮汤,吃花生米,嚼食红枣。具有补气摄血的功效。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有哪些原因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原因有细菌感染、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血小板数量异常以及血小板抗体受损。
1、细菌感染
造成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原因有很多,而一些慢性型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可能和细菌感染有关系。
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引起的自身抗体导致的,它能够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
2、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发病原因有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导致的。
3、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减少的出现往往也伴有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都是典型的血小板功能低下的疾病。
4、血小板抗体受损
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这个时候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就会明显增高,而这个时候就可以判断出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是病毒抗原引起的。
结语:如果我们的身体血小板出现功能性障碍,那么就会导致造血和凝血功能出现问题。一旦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一点点小划伤,那么就会无法正常止血,从而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这非常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