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闰周的相关词语是:闰周、周周、小周大周。
闰周的拼音是:rùn zhōu。词语解释是:早期夏历设置闰月的周期。战国时期施行的古六历,均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北凉时的《元始历》,创用六百六十年二百二十一闰的闰周。南北朝的《大明历》,改用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的闰周。因闰周法无法作到精密的调整,自唐以后便规定无中气之月置闰,而不再定闰周。⒈早期夏历设置闰月的周期。战国时期施行的古六历,均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北凉时的《元始历》,创用六百六十年二百二十一闰的闰周。南北朝的《大明历》,改用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的闰周。因闰周法无法作到精密的调整,自唐以后便规定无中气之月置闰,而不再定闰周。网友释义是:设置闰月的周期。在阴阳历即中国通用的农历中,12个朔望月比一回归年约少11天,需要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在春秋战国时,人们发现19个回归年(见年)与235个朔望月(见月)非常接近。“四分历”就是按二者完全相等来制订的,19年中安排7个闰月,它的闰周就是19年7闰。但是,闰周的名称古人很少使用,古人称19为章岁,7为章闰。后人把章岁和章闰合称为闰周。
闰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闰周详细内容】
早期夏历设置闰月的周期。战国时期施行的古六历,均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北凉时的《元始历》,创用六百六十年二百二十一闰的闰周。南北朝的《大明历》,改用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的闰周。因闰周法无法作到精密的调整,自唐以后便规定无中气之月置闰,而不再定闰周。⒈早期夏历设置闰月的周期。战国时期施行的古六历,均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北凉时的《元始历》,创用六百六十年二百二十一闰的闰周。南北朝的《大明历》,改用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的闰周。因闰周法无法作到精密的调整,自唐以后便规定无中气之月置闰,而不再定闰周。
二、网友释义
设置闰月的周期。在阴阳历即中国通用的农历中,12个朔望月比一回归年约少11天,需要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在春秋战国时,人们发现19个回归年(见年)与235个朔望月(见月)非常接近。“四分历”就是按二者完全相等来制订的,19年中安排7个闰月,它的闰周就是19年7闰。但是,闰周的名称古人很少使用,古人称19为章岁,7为章闰。后人把章岁和章闰合称为闰周。
三、关于闰周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