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鼎一脔的国语辞典是:⒈ 品尝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锅食物的滋味。语本后比喻可由部分推知全体。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余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脔,旨可知也。」引:《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近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因小见大尝鼎一脔[chángdǐngyīluán]⒈品尝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锅食物的滋味。语本后比喻可由部分推知全体。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余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脔,旨可知也。」引《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近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因小见大成语解释尝鼎一脔。
尝鼎一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尝鼎一脔详细内容】
⒈ 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引: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调”。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得秦君诗,手不能捨……餘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臠,旨可知也。”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我们只能够尝鼎一脔!”吴丕绩《<六朝文絜笺注>前言》:“总的说来,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也可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梯。”⒈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引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调”。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得秦君诗,手不能捨……餘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臠,旨可知也。”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我们只能够尝鼎一脔!”吴丕绩《<六朝文絜笺注>前言》:“总的说来,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也可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梯。”
二、网友释义
尝鼎一脔大意: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也写作一脔之鼎。
三、汉语大词典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得秦君诗,手不能舍……馀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脔,旨可知也。”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我们只能够尝鼎一脔!”吴丕绩《〈六朝文絜笺注〉前言》:“总的说来,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也可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梯。”
四、其他释义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五、关于尝鼎一脔的造句
1、李老还没有写完这本书就去世了,我们只能尝鼎一脔,从中体会他的学术观点。
2、我没有拉过《梁祝》,一没有谱子,二段位不高,故不敢尝鼎一脔。
3、毫无疑问,短文只能点到为止,那三百多幅图像,也只是尝鼎一脔。
4、“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5、以后该读的便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若不能全读,则哈姆雷特、罗蜜欧与朱丽叶,总该尝鼎一脔的。
6、尝鼎一脔,施雨涵酒量自然是空前绝后的。
六、关于尝鼎一脔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