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舍的汉语大词典是:(1).接待宾客住宿之所。《周礼·夏官·怀方氏》:“治其委积、馆舍、饮食。”元郝经《浑源刘先生哀辞》序:“岁庚子,经甫踰童,获拜先生于馆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与生交拜成礼,已而送归馆舍。”(2).房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于臣,亦无可奈何。”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又于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3).指官署。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
馆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馆舍详细内容】
⒈ 接待宾客住宿之所。引:《周礼·夏官·怀方氏》:“治其委积、馆舍、饮食。”元郝经《浑源刘先生哀辞》序:“岁庚子,经甫踰童,获拜先生於馆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与生交拜成礼,已而送归馆舍。”⒉ 房舍。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於臣,亦无可奈何。”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又於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⒊ 指官署。引: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⒈接待宾客住宿之所。引《周礼·夏官·怀方氏》:“治其委积、馆舍、饮食。”元郝经《浑源刘先生哀辞》序:“岁庚子,经甫踰童,获拜先生於馆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与生交拜成礼,已而送归馆舍。”⒉房舍。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於臣,亦无可奈何。”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又於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⒊指官署。引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
二、综合释义
接待宾客住宿之所。《周礼·夏官·怀方氏》:“治其委积、馆舍、饮食。”元郝经《浑源刘先生哀辞》序:“岁庚子,经甫踰童,获拜先生於馆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与生交拜成礼,已而送归馆舍。”房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於臣,亦无可奈何。”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又於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指官署。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馆舍[guǎnshè]屋舍的通称。《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招待客人居住的地方。
三、辞典修订版
屋舍的通称。《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招待客人居住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余处馆舍亭邮。」
四、其他释义
1.接待宾客住宿之所。2.房舍。3.指官署。
五、关于馆舍的造句
1、由于年久失修,馆舍破败,文物流失,白骨毁坏,许多“万人坑”都濒临堙灭危险。
2、然而,面对现实,我们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舍老化、设备陈旧,已很难担此重任。
3、吴王常外出打猎,为此在今松江一带营建华亭,作为贵族们的馆舍,农事生产逐渐展开。
4、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馆舍而颁其见辞、赐予、宴设之式,戒有司先期办具;有贡物,则具其数报四方馆,引见以进。?
5、图书馆教育的重心,既不是馆舍,又不是图书数量之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更不是对象,那末,究竟是什么呢?我说是图书馆的“馆员”。
6、邀于馆舍,仙师拈药一丸,令以凉水送下,遂腹鸣如雷,泻恶物斗许,疾顿除。
六、关于馆舍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