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的相关词语是:侯景之乱、侯伏侯、拜将封侯,拜相封侯。
侯景之乱的拼音是:hòu jǐng zhī luàn。词语解释是:⒈ 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是北魏大将,又先后归附东魏、西魏,公元547年降梁,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囚死梁武帝,立简文帝,并发兵四出攻掠,长江下游地区遭严重破坏。551年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后又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为梁军所破,败死。⒈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是北魏大将,又先后归附东魏、西魏,公元547年降梁,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囚死梁武帝,立简文帝,并发兵四出攻掠,长江下游地区遭严重破坏。551年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后又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为梁军所破,败死。基础解释是: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侯景之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侯景之乱详细内容】
⒈ 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是北魏大将,又先后归附东魏、西魏,公元547年降梁,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囚死梁武帝,立简文帝,并发兵四出攻掠,长江下游地区遭严重破坏。551年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后又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为梁军所破,败死。⒈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是北魏大将,又先后归附东魏、西魏,公元547年降梁,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囚死梁武帝,立简文帝,并发兵四出攻掠,长江下游地区遭严重破坏。551年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后又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为梁军所破,败死。
二、基础解释
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三、辞典修订版
南朝梁武帝大统十四年,魏降将侯景与宗室萧正德勾结,举兵叛变,攻破建康,陷台城,武帝被逼饿死。景遂立简文帝,复弑之,自立,称汉帝。后为王僧辩、陈霸先等所破。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史称为「侯景之乱」。见《梁书.卷五六.侯景传》。
四、其他释义
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是北魏大将,又先后归附东魏、西魏,公元547年降梁,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囚死梁武帝,立简文帝,并发兵四出攻掠,长江下游地区遭严重破坏。551年废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帝,后又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为梁军所破,败死。
五、关于侯景之乱的成语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隋侯之珠 随侯之珠 万家之侯 八百诸侯 富埒王侯
六、关于侯景之乱的造句
1、武帝佞佛至此,最后在“侯景之乱”中却饿死台城,临终前想必咄咄书空,百思不得其解。
2、萧衍尽管佞佛,整日沉溺于佛学精神世界,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以致招来“侯景之乱”,他也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
3、然而盛极必衰,由于武帝晚年昏庸,佞臣乘机作乱,历时四年的“侯景之乱”将南朝彻底拉入了低谷,围棋的发展也从顶峰跌落至低谷。
4、侯景之乱被平定之后,萧绎任命鲁悉达为北江州刺史。
5、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
6、后遇侯景之乱,马婆之子随陆法和从军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