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的拼音是:niú lǐ。
牛李党争的其他释义是: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两个朋党,交替当朝,一方得势,必全力罢黜另一方,李宗闵、李德裕先后被贬死,牛僧孺病亡。
牛李党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牛李党争详细内容】
⒈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两个朋党,交替当朝,一方得势,必全力罢黜另一方,李宗闵、李德裕先后被贬死,牛僧孺病亡。⒈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两个朋党,交替当朝,一方得势,必全力罢黜另一方,李宗闵、李德裕先后被贬死,牛僧孺病亡。
二、网友释义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唐宣宗的前期,李党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而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三、辞典修订版
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之世,朝臣牛僧儒与李宗闵结为朋党,与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等人不睦,彼此互相排轧,嫌忌日深。两派互争历时四十年,致使朝政败坏。
四、其他释义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两个朋党,交替当朝,一方得势,必全力罢黜另一方,李宗闵、李德裕先后被贬死,牛僧孺病亡。
五、关于牛李党争的成语
有牛使牛无牛使犊 朋党之争 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恩牛怨李
六、关于牛李党争的造句
1、唯一的嗜好就是下棋,因此杜风才希望杜牧成为一个棋道高手,以此讨好李昂的欢心,从而得到宠幸,到时候将牛李党争变为牛李杜三党也未可尽知……
2、朝臣之间也有以李德裕为首的一方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一方的所谓牛李党争,纷纭至半世纪之久。
3、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4、那些都整天忙于内耗,著名的就有所谓的牛李党争。
5、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前人关于牛李党争及李德裕的研究状况,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基本思路。
6、唯一的嗜好就是下棋,因此杜风才希望杜牧成为一个棋道高手,以此讨好李昂的欢心,从而得到宠幸,到时候将牛李党争变为牛李杜三党也未可尽知……【www.chazidian.com/zj-101634/查字典造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