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督的汉语大词典是:(1).总领,统领。《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会魏军动,诏以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八州。”(2).三国时,帐下领兵者即称都督,犹后世的卫队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3).古代的军事长官。《晋书·职官志》:“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赵相初除都督。”(4).初为各省军政长官。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都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都督详细内容】
(名)古时的军事长官。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二、国语辞典
⒈ 统领。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⒉ 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⒊ 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都督[dūdū]⒈统领。引《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⒉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⒊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英语(army)?commander-in-chief(archaic)?,provincialmilitarygovernorandciviladministratorduringtheearlyRepublicofChinaera(1911-1949AD)?德语milit?rischerGouverneureinerProvinz(Eig,Mil)?
三、辞典修订版
统领。《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也称为「大镇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
四、其他释义
古时的军事长官。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五、关于都督的词语
六、关于都督的诗词
<<《大都督制侍方岩先生召彭白饮于州治之春野》>> <<《赠梁州张都督》>> <<《秦州薛都督挽词》>> <<《寄杨六笥·昔有吴都督》>>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同杨都督登医无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