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的汉语大词典是:《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沉、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梁启超《新民说·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德相俾士麦宗教思想最浅薄之人也,其在本国剥夺教徒之,风行雷厉,不遗馀力。至其在中国也,乃与法人争罗马教护教之名义,岂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者耶?”《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制造‘黑线专政’论的司马昭之心,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司马昭之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国语辞典 【点此查看司马昭之心详细内容】
⒈ (歇后语)?路人皆知。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蓄意篡夺帝位,专擅国政,自为相国,后髦封昭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曹髦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引:《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惇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二、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歇后语)路人皆知。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蓄意篡夺帝位,专擅国政,自为相国,后髦封昭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曹髦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惇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三、典故
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了魏国实权。他死后,他儿子司马师又掌了权。司马师对反对他的大臣大开杀戒,废除了魏少帝曹芳,改立曹髦。对不服从的地方势力东征西讨。司马师死后,他弟弟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魏帝曹髦忍耐不住了。有一天,曹髦对三个近臣说:“司马昭的野心,过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再忍受了。今天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从怀里掏出一道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拼个死也不怕。”说完他进宫去了。这三个近臣当中,有两个人马上溜出去向司马昭报信。当二十岁的曹髦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的从宫里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人马保围。曹髦最后被杀。
四、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五、关于司马昭之心的反义词
六、关于司马昭之心的造句
1、西蜀豪族极力扼制姜维北伐;江东士人扶植皇权内乱不休;淮南三叛,三马同槽,曹髦奋笔疾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林平之惊愕这不起眼的流氓居然要找福威镖局麻烦,青城派余人彦惊愕这路人为何知道自己的司马昭之心,劳德诺华山派则惊讶东西不在福威镖局的事实。
3、比起李冰冰,侯佩岑算是隐藏不深的炒作者。她一心要借周杰伦出名的用意,早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全天下就只剩周杰伦自己蒙在鼓里而已。
4、南面精灵森林虽无大动作,但也是屯兵百万驻扎关外,其心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时机成熟便将发起狂涛骇浪的攻击。
5、长官过奖了,杨天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根深蒂固,锄之艰难,若没有你的帮助,就算我掌握……
6、小姐,赵珏谋叛,行迹昭彰,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今前往襄阳王府,无异于飞蛾赴火,自陷龙潭虎穴,凶险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