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形神合一调治心身疾病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7 04:55:28
文档

形神合一调治心身疾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是指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实体,也包括人的形体,如脏腑、经络、气血、骨、肉等有形躯体,以及循环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调治心疾时既要充分考虑心理因素以“治神”,又要顾及生理因素以“治身”,并结合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不断调治个体心理状态,使之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以达到心身俱谐的整体和谐状态。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推荐度:
导读“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是指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实体,也包括人的形体,如脏腑、经络、气血、骨、肉等有形躯体,以及循环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调治心疾时既要充分考虑心理因素以“治神”,又要顾及生理因素以“治身”,并结合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不断调治个体心理状态,使之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以达到心身俱谐的整体和谐状态。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是指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实体,也包括人的形体,如脏腑、经络、气血、骨、肉等有形躯体,以及循环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我们在调治心疾时既要充分考虑心理因素以“治神”,又要顾及生理因素以“治身”,并结合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不断调治个体心理状态,使之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以达到心身俱谐的整体和谐状态。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调谐阴阳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均可以阴阳失调加以概括,凡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以及营卫不和,气血不和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而我国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是以阴阳为基础的。机体阴阳协调,即表现为精神充沛,心理活动正常。如果阴阳失调,则形病及神,或形志并病。因此,中医心理疾病的治疗以调谐阴阳作为根本的治疗方法。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必须在调谐阴阳的基础上调节神志,才能起到效果。

2.调节气血气血是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及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和畅,心身才能健康。血与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的综合表现,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衰则神怯,神反映出生命的总貌。而精神活动是在生命功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更为高级的功能活动。脏腑形体感官和充盛的精气是产生感觉、思维和情志的物质基础。另外,血也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供给充足,神志活动才能正常。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血虚或运行失常,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的症状。可见血液与神志活动的关系密切。

3.心身同治心身同治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心理因素以“治神”,又要顾及生理因素以“治身”。在实施心身同治时,要从具体需要出发,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在其不同阶段治疗的对策不同。疾病早期,社会心理因素常常是病症或不适的主要致病原因,此时应兼顾心身双方,以心理障碍的治疗为主;疾病中期,社会心理致病因素的滞留效应导致的气机失调,及各种生理功能紊乱,此时应心身并治,以治身为主;疾病后期,病情可能较严重,同时因病致郁并发严重的情绪障碍,此时应心身并重,心身并调。

4.疏导情志七情是人类固有的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人类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形式。积极正常的情志心理活动是脏腑气血协调的反应。情志致病的机制,主要是七情所伤导致人体气机功能紊乱。《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一--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疏导情志、调理气机是治疗的关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文档

形神合一调治心身疾病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是指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实体,也包括人的形体,如脏腑、经络、气血、骨、肉等有形躯体,以及循环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调治心疾时既要充分考虑心理因素以“治神”,又要顾及生理因素以“治身”,并结合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不断调治个体心理状态,使之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以达到心身俱谐的整体和谐状态。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