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身体总会有一些不适情况的发生,如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或失眠,而大家常常不将这些现象当作疾病,甚至忽视。但是这些不适现象很可能是一些重大疾病的信号,尤其中老年人当发生这一类现象时候,小心是动脉硬化症状。下面小编将和大家一同来了解动脉硬化的症状有哪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该吃些什么食物?
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这个词我们常常能够听到,同时这类疾病常常与高血压、高血压以及高血糖有关。其实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常常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动脉血管出现变厚、变硬、变窄以及弹性消失的现象。而近年来动脉硬化已经变为引起中老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导致动脉硬化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身体疾病原因和饮食习惯。
原因一,身体的疾病所导致
当身体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症等疾病时,便容易引起血管的紧张、变窄、硬化。
原因二,不良的习惯引起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缺乏运动、高度精神压力、脾气暴躁、吸烟等,则会增加换动脉硬化的风险。在饮食上如果爱吃甜食、油腻食物,以及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增高,使更多的脂肪沉积血管壁上,继而诱发动脉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区别?
其实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个意思,都是指动脉发生病变的现象。而动脉硬化包括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的范围较广,而动脉粥样硬化则多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引起,导致血管壁发生病变,并且由于血管壁内膜沉聚的脂质类似于黄色的粥,所以被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脑梗死、心脏病等。
动脉硬化会的表现和危害?
动脉硬化导致了血管的病变,使得血管变窄、变厚,这样影响了心脏对大脑、四肢的供血,从而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缺氧、四肢麻木和四肢畏寒等现象。
而当动脉硬化加重,甚至形成血栓时,那么则容易发生四肢的活动受限,如出现跛行甚至诱发猝死、中风、心脏病和脑梗等。
所以,对于保护好血管也是对自身的健康负责,降低生命危险。并且血管的老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对血管的保护要趁早。
如何维护血管的健康?
1.精神上多加放松
如果长期的精神压力大、精神紧张会导致血管的收缩异常,容易引起血管变窄,并且血管不能随着人体对血液的需求该变化,继而动脉硬化则容易发生。所以为了维护血管的健康,要注意放松自己,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2.给血管运动的机会
当人体进行运动的时候其实也是血管在运动,适度的运动提高血液循环,增加血管的柔韧性,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的风险。
3.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不仅仅是为了拥有美丽的身材,更重要的是为了健康。体重增加过快,身体过于肥胖,常常与高血脂、脂肪肝、脑中风、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
4.控制饮食
动脉硬化的发生其实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饮食等,常常引起高血压等富贵病,而当这些疾病发生之后,又是诱发动脉硬化的病因。
另外,食物热量过高同样会引起人体的肥胖,继而诱发动脉硬化。
5.合理饮食
食物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良药,不同的食物对健康而言有不同的作用。
增加粗粮,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糖,从而可以维护血管的健康。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血管的韧性,防止血管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胡萝卜素有利于抗血管老化。
改变饮食结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为了维护血管的健康,不仅要少吃高脂肪食物,同时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改变饮食结构。如食物以清淡、低盐、低脂肪、高蛋白、低热量为主,并且改变食用顺序和习惯,如先食用低热量但有饱腹感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得太快。
结语:在生活中发生头晕、头痛和胸闷现象要警惕动脉硬化,同时这一类不适现象对中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极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上文提到了动脉硬化的病因、危害,同时提及了在生活中如何维护血管的健康,希望你能注意自己的生活和饮食结构,警惕动脉硬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