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知识百科 - 正文

天安门的由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8-26 04:42:31
文档

天安门的由来

1.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1651年,经过多次修建和更名,改为现在的名称“天安门”。 天安门的名称寓意为“受命于天、平安吉祥”,其中的“安”字除了寓意“天下太平”之外,还主要是为了免遭火灾与雷击。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推荐度:
导读1.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1651年,经过多次修建和更名,改为现在的名称“天安门”。 天安门的名称寓意为“受命于天、平安吉祥”,其中的“安”字除了寓意“天下太平”之外,还主要是为了免遭火灾与雷击。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1.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1651年,经过多次修建和更名,改为现在的名称“天安门”。 天安门的名称寓意为“受命于天、平安吉祥”,其中的“安”字除了寓意“天下太平”之外,还主要是为了免遭火灾与雷击。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天安门来历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仿建于南京的承天门,故亦命名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余年间,天安门成为每年“五一”、“十一”国家领导人检阅队伍的地方,是国家重大活动的中心,这里记录了新中国从艰难起步到奋发前进的历程。

天安门已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从昔日的帝王宫禁到今天共和国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谋求自强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

扩展资料:

天安门建筑特点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 明清时,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高为33.87米;1970年翻建后高达34.7米。

天安门城楼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即由四个倾斜的顶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垂脊下端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层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故有“八檐九脊”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安门史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

天安门为什么叫天安门?

天安门名称由来

1、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2、明天顺元年(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由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3、明崇祯十七年(14年),李自成的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门。

4、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扩展资料:

天安门广场历史沿革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此时的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为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安门广场被当成了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

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

正因为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安门广场

北京天安门的来历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集权的浩浩声势。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

元朝至元元年(12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兴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历时18年。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将徐达统率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燕王朱棣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就位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承天门。

扩展资料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此时的北京城和清一样,陷入风雨飘摇中,天安门,也因为缺乏有效的护理,略显残破。

到了191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成为历史,与清皇室达成协议,紫禁城以内仍属于皇室的私有财产,于是,天安门前也被封闭里起来。

到了1928年,这个时候,国民军刚刚结束了北伐,一路上攻克了直系和奉系的势力,并最终在这一年攻克了北京,将张作霖赶回了山海关以外。毫无疑问,成为了新的中国领袖的蒋,也将自己的头像挂在了天安门上。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北京也成为了沦陷区,具有象征意义的天安门,也被伪政权打了标语和旗帜。

不过,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天安门也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此时的画像,与后来我们熟悉的不一样,还是延安时期的毛样貌。

此后的天安门,见证了中国发展的起起伏伏和点点滴滴,到了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的天安门前,已经有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

天安门建于几年 名字为什么叫天安门?

天安门的前身是承天门,始建于明永乐15年(公元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公元1421年)。该建筑于明天顺元年(公元1456年)遭雷击起火被焚烧。明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奠定了现在天安门的形制。

明崇祯17(14年),该建筑在李自成攻占北京时,又再次被毁。次年再次重修。

清朝之后,在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同时更名为天安门。取这个名字的意义是“不命于天,安邦治国”。从名字的意义可以看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同时表达出长治久安的愿望。

天安门

文档

天安门的由来

1.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1651年,经过多次修建和更名,改为现在的名称“天安门”。 天安门的名称寓意为“受命于天、平安吉祥”,其中的“安”字除了寓意“天下太平”之外,还主要是为了免遭火灾与雷击。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天安门有多高专题天安门简介专题天安门的由来专题北京天安门的由来专题天安门来历专题天安门由来专题北京天安门有什么特点专题北京天安门由来专题北京的天安门的特点专题北京天安门的特点专题北京天安门特点专题天安门的由来?专题天安门名称的由来专题天安门的名字由来专题天安门名字的由来专题天安门名称由来专题天安门大约有多高专题天安门是什么时候有的专题有关天安门的说法专题天安门天安门天安门天安门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