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付中的“原工资”和“本人工资”有不同的定义和应用范围。原工资适用于停工留薪期,由单位按月支付,计算方法有两种。本人工资用于计算伤残补助金和津贴,根据工资水平不同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少报工资会导致工伤保险待遇降低,需要补足差额。
法律分析
工伤赔付中涉及劳动者工资分为“原工资”和“本人工资”,各指不同。
一、原工资
中的原工资,适用于停工留薪期,按《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治疗工伤期间,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休养期间,原工资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明确定。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停工留薪期结论为最终结论。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原工资”,《工伤保险条例》未定义,各地规定大致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指加班费之外的工资;二是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
二、本人工资
用于计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六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伤害或者患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部分省市还用于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也适用于本人工资,是指解除或者终止合同期12个月平均缴费工资。
用人单位少报工资致使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由于人多为补足差额。
拓展延伸
个人社保费用如何计算以及影响因素
个人社保费用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一般而言,个人社保费用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具体费用计算方法因地区和而异。一般来说,个人社保费用是根据个人工资基数和不同保险项目的缴费比例来确定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工资水平、社保变化、地区差异等。一些地区可能还有附加的社保费用,如公积金。建议咨询当地社保机构或雇主,以获取准确的个人社保费用计算信息。
结语
工伤赔付中的原工资和本人工资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用途。原工资适用于停工留薪期,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具体计算方法因地区而异。本人工资用于计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根据工伤职工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确定。个人社保费用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建议咨询当地社保机构或雇主获取准确信息。工伤赔付待遇的确定需遵循相关法规和,确保工伤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