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26、27、2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无效和部分无效情况,包括欺诈、胁迫、排除劳动者权利等。对于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予以确认。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当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金额参照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报酬确定。
法律分析
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中虚假陈述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劳动合同中虚假陈述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一旦虚假陈述被揭露,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受到解除或撤销的风险。受影响的一方可以寻求赔偿,并可能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此外,虚假陈述还可能构成欺诈行为,涉及刑事责任。法律通常对虚假陈述采取严厉的制裁,以保护劳动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因此,诚实和真实陈述是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原则,双方应当遵守。如果发现虚假陈述,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合同解除、赔偿和承担违约责任等。虚假陈述是劳动合同中需要特别警惕的问题,一旦揭露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因此,诚实和真实陈述是劳动合同中的基本原则,双方应当遵守。如发现虚假陈述,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以保护自身权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可确认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