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该小产权房此前已经办理了审批手续,那么该小产权房拆了是有补偿的。小产权房的合法性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因为它与《土地管理法》、《民法典》规定相违背,用地、建房规划与房屋买售三个方面缺乏法律依据。不过,从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角度出发,虽然不能直接赋予小产权房合法性,但也不能一概认定小产权房违法而可以对其零补偿强制拆除!否则,不仅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群体冲突。根据我们的维权实践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序上承认小产权房的合法性,并在补偿范围、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变通,给予小产权房所有权人合理的权利保护:
一、小产权房屋买卖纠纷有哪些
小产权购房合同小产权房的概念:小产权房不是法律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或村委会颁发,所以叫做乡产权房,又叫小产权房。乡镇发证的所谓小产权房产,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产权。这种房没有国家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国土房管局也不会给予备案。所谓产权证也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产权证。
1、最常见的小产权房买卖纠纷是小产权房不能过户购房人起诉返还购房款及利息。
2、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并交付房款后,如果相关部门整顿乡产权房的建设项目,可能就会导致部分项目停建甚至被强迫拆除。那么结果只能是购房人找开发商索要购房款,购房人就可能面临既无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时索回房款的尴尬境地。另外,购房后如果遇到国家征地拆迁,由于乡产权房没有国家认可的合法产权,购房人并非合法的产权人,所以其很可能无法得到对产权进行的拆迁补偿,而作为实际使用人所得到的拆迁补偿与产权补偿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3、小产权房能买吗
严格来说,小产权房属于不能对外交易的房屋,对外交易不受法律保护。购房人交付房款后得不到合法的房产,不能确定房屋的产权归属。因此,购房者购买的小产权房不能公开转让、抵押。遇到房屋拆迁情况的,也不能依法得到补偿。
虽然有的小产权房出售人认可购房人转让房屋并办理所谓的转让登记,但是这种登记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一旦发生纠纷不能产生保护购房人的效力。所以,当卖房人反悔并起诉到的,出售人只需返还房产,而购房人则需要返还房产,这就吃了大亏。
所以,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说,购买小产权房虽然价格便宜,但是产权状况存在很多问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有意向购买小产权房的购房者需要自己对风险和收益作出选择判断,作出正确的决定。
二、买小产权的风险
1、产权得不到保障
我们都知道,小产权房没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没有国家的产权证书,只有乡或村委会的《集体土地使用证》,即宅基地证。不具有房屋所有、转让、处分、收益等权利,且不能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2、无法进行银行贷款和抵押贷款
小产权房没有经过备案,没有房产证,因此银行是不给予贷款的。若需要购买小产权房,则是需要一次性交清房款。不仅买房不能贷款,即便买完房,也不可拿房子做抵押到银行进行贷款。
3、购房合同缺少法律支持
在小产权房的买卖交易中,双方签署的购房合同也不是法律认可的正式购房合同,如果房产出现纠纷,双方签订的合同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
4、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如果小产权房属于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一旦和国家的规划相冲突,很有可能被拆除,购房者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5、质量安全无法保证
很多小产权房开发商为了赚钱会偷工减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这类房屋一般由土地所在村开发,除了房屋质量和房屋售后保修难以保证外,入住后的物业管理也极容易出现问题。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