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罚款员工不合理投诉的主旨是:罚款应由经过法律授权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只能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而不是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有罚款权力。
法律分析
公司罚款员工不合理投诉如下: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起诉。
对于罚款的规定有哪些
1、罚款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并不是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有罚款的权力,也不是所有的行政主体都有罚款的权力,只有那些经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行政主体才有罚款的权力;
2、罚款的对象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对人,特定的行政主体行使罚款的权力也不是没有的,其只能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任何组织都不能对其所属的成员进行罚款,具有罚款权力的特定行政主体也不例外;
3、罚款的原因只能是针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罚款的本质是一种行政处罚,这一性质决定了罚款只能是针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而对其他行为,即使是违法行为也不能进行罚款。
拓展延伸
公司罚款是否合理?员工维权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公司罚款的合理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罚款来约束员工的行为,维护组织秩序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另一方面,罚款可能会引发争议,特别是当罚款金额过高或不合理时。在面对公司罚款时,员工可以采取多种有效途径维权,如与公司进行沟通、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咨询劳动法律专业人士等。维权的具体途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如何,员工应了解自身权益,合法合规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公司罚款员工的行为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主体才有罚款的权力。罚款的对象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不能对公司成员进行罚款。罚款的原因必须是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公司罚款的合理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员工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维权,如与公司沟通、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咨询劳动法律专业人士等。维护自身权益需要合法合规地行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