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拒绝作证需受法律处罚,可强制其出庭作证;证人须了解案情,作证有义务且不得拒绝;证人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将负法律责任;法律保障证人及亲属安全,对打击报复证人者追究刑事责任;证人出庭作证对案件判决结果至关重要,未按法律规定出庭将受处罚。
法律分析
一、如果证人拒绝作证怎么办?
经人民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可以强制其到庭;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证人有无法出庭作证的情形,人民可以准许其不出庭。但是必须要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
二、刑事诉讼证人的条件有哪些?
证人的诉讼地位于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鉴定人,与其他诉讼主体相比,证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证人必须了解案件情况。知道案件情况是证人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成为证人的必备条件。证人对案件事实的了解,是在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中或发生之后形成的,在诉讼中,证人把在此之前形成的记忆通过语言文字再现出来,成为证人证言。
(二)证人作证的义务性。出庭作证是证人的义务,对于证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证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得以拒绝。
(三)强制性。证人在作证时应当如实提供证言,如果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三、证人不出庭作证怎么处罚?
如果证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必然引起证人作证特别是出庭作证率下降,而证人作证率下降,必然使大量的案件流产,庭审书面化、形式化,最终不利于打击犯罪与保障,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损害了公共利益。因此,我国法律对证人的保护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依法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人民、人民和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打击报复证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证人出庭作证的将会对案件最终的判决结果产生非常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证人都是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出庭进行作证的,如果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出庭作证的,那么有权对证人做出一系列的强制性的措施进行处罚。
结语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或出庭后拒绝作证,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通知,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可强制其到庭;若证人拒绝作证,将受到训诫,情节严重者可被拘留。证人作证的条件包括对案件情况的了解、义务性和如实提供证言。为保护证益,我国法律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作出明确规定,并对打击报复证人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证人出庭作证对案件判决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除特殊情况外,证人应按法律规定出庭作证,否则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七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条 人民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知书中应当载明证人作证的时间、地点,作证的事项、要求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没有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必要的,人民不予准许当事人的申请。
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拒不签署或宣读保证书或者拒不接受询问的,人民应当综合案件情况,判断待证事实的真伪。待证事实无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应当作出不利于该当事人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