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受贿立案标准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种情况。个人受贿标准为5千元以上或者不满5千元但具有特定情形。单位受贿标准为10万元以上或者不满10万元但具有特定情形。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受贿立案标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个人受贿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
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二、单位受贿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单位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单位受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故意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2)强行索取财物的;
(3)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拓展延伸
受贿罪的法律界定与量刑准则
受贿罪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地位或者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索取、非法收受财物,以及非法行为人故意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法律,受贿罪的量刑准则主要考虑受贿数额、受贿情节、受贿方式等因素。受贿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将面临较重的刑罚,如有巨额受贿、滥用职权等情节,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法律界定受贿罪并明确量刑准则的目的在于打击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权益。
结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受贿立案标准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种情况。个人受贿包括受贿金额在5千元以上或者不满5千元但具有严重影响的情形。单位受贿包括受贿金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不满10万元但具有严重影响的情形。受贿罪的量刑准则主要考虑受贿数额、情节和方式等因素。法律界定受贿罪的目的在于打击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
(二)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造成伤亡达到前款第(一)项规定人数3倍以上的;
(二)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