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反应中如何计算得失电子数? : 1. 计算方法: 得电子数=元素化合价降低数 * 原子个数 失电子数=元素化合价升高数 * 原子个数. ----原子个数=系数*小角码 2. 举例说明: 2KClO3。===。2KCl..+..3O2 得电子数: ----氯元素由+5价降低到-1价,每个氯原子化合价降低6个数值. ----每个氯原子得到6个电子. ----参加反应的共有2个氯原子,得电子总数为12个(即6*2). 失电子数: ----氧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每个氧原子化合价升高2个数值. ---每个氧原子失去2个电子. ---参加反应的共有6个氧原子,失电子总数为12个(即2*6). 3. 规律: ----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 关键: ----搞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怎样算出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之和)-所带电荷数)。
扩展资料:
电子数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n为电子层序数)。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排满了L层才排M层。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子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子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