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正气学的与免疫学
中医正气学理论及治疗方法与现代免疫学所说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医正气学理论及治疗方法
1.正气有防御外邪的作用它可以抵抗病原体侵袭并中和毒素,稳定免疫功能,消除自身抗原。它有类似免疫防御功能。
2.正气有稳定机体内外环境的作用它具有调节阴阳,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修复,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阴阳的平衡。它类似免疫学的免疫稳定。
3.正气有免疫监视的作用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正气内虚,气滞血瘀所致。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则易发生恶性肿瘤和持续感染,运用补益正气则可协调腑脏经络气血,腑脏经络气血畅通,则不致痰积血瘀,肿瘤也就无法发生了。
现代免疫学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机体免疫系统稳定功能失调,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各种组织损伤和病理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类风湿等都属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免疫学进展,人们发现很多疾病皆与免疫有关,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乙型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糖尿病及癌症等疾病。中医治疗免疫病,主要有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包括了益卫气,补元气,养血气,就是调动机体的抗病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自身稳定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所谓“祛邪”包括了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涤痰化浊、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和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从而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邪去则正安。中医的正气与脏腑的生理功能、气机的升降出入和卫气的功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肺、脾、肾功能是正气强弱的关键,其实质与免疫功能直接有关。因此,临床上注重补不足,损有余,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机升降,恢复阴阳平衡,是调节免疫平衡或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只有不断揭示免疫与中医脏腑气血的关系,才能使中医在生理方面、病理方面、免疫方面等及其治疗方法上有所发展,从而造福于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