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National Post-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该赛事起源于2003年东南大学发起并成功主办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被纳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其宗旨是为广大研究生探究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团队意识搭建有效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数学命题组里都有谁?从18考研数学真题命题看19复习策略!
一、揭秘考研数学命题人的变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考研数学的命题团队经历数次更迭,大致划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代始于80年代末,以胡金德教授(线代组长)、蔡燧林教授、徐兵教授(高数组长)等为代表,他们的著作如《二李全书》(李范修订版,源自一代组成员的著作)和《李王全书》(源于蔡、胡教授的教材)在教辅界广受欢迎。1998-2000年,半数命题人换新,风格显著转变,二代组则由朱士信教授、黄有度教授等来自一流学府的专家组成,他们对题库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出题较少见于教辅。
进入2015年,第三代命题组低调登场,由南开、华南理工、西交及国防科大等院校的教授构成,他们的命题风格从2015年的温和回归基础,到2016年的挑战计算,再到2018年的相对简单但陷阱多,呈现出逐年变化的特点。尽管每年难度有所波动,但考察的核心始终是基础概念理解和计算准确度。
二、2018考研数学命题新趋势
18年考研数学的命题亮点在于:冷门知识点的简单考察</,如数一的假设检验和数三的二阶差分方程,这些低频考点虽少,但考察层次浅显,只要对基本概念有所理解,便能顺利解答;计算量的显著提升</,如线性代数的矩阵方程问题,运算量比以往增加了两倍,考验考生的计算能力;基础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应用题的出现频率增加,如条件极值问题,要求考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
三、2019复习策略建议
面对这些命题特点,19届考生应调整复习策略:全面复习,不留死角</,包括低频知识点,以防止考试中的心态波动;提升实践能力,不纸上谈兵</,无论题目难易,都要亲自动手,强化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不投机取巧</,教材复习是基础,不能依赖题海战术或解题套路,否则难以应对复杂题型。
总的来说,考研数学的变与不变,都是为了选拔真正有实力的学子。2019年备考,要早做准备,全面复习,避免仅依赖真题,多做模拟题以适应考试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