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_______时间单位: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公式: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小技巧:需注意计算的格式(跟电子表的格式不一样),如7时15分+40分=7时55分,没有冒号的________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公式: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估算:一般先估成整十或整百数,再进行计算。验算:一般减法题用加法验算,加法题用减法验算。小技巧:要注意减法中被减数中间有0的情况,从百位退1当10个十,借1个十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如:306-28=278,其中十位不够借,向百位借“1”,把1个百拆成了1个十和9个十。):第1单元 时 分 秒 第2、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分子的电子数怎么计算?42
分子的电子数=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
如:H2O分子中的电子数=1×2+8=10
阳离子中电子数中=各原子的电子数或者之和-电荷数
如:Fe3+ 的电子数=26-3=23
NH4+的电子数=7+1×4-1=10
阴离子中电子数中=各原子的电子数或者之和+电荷数
如:S2-的电子数=16+2=18
SO42-(硫酸根离子)的电子数=16+8×4+2=50
对于原子来说:电子数和质子数就是看几号元素。比如H是1号元素,就含有1个电子,1个质子。
中子数要知道质量数。如果还没学到这里,质量数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比如O是8号元素,就有8个电子和8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16,中子数=16-8=8
对于离子来说,质子和中子是同上面完全一样,电子有变化,得到变多,失去变少。方法差不多。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之和)-所带电荷数)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n为电子层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排满了L层才排M层。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分子的电子数怎么计算?42
分子的电子数=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
如:H2O分子中的电子数=1×2+8=10
阳离子中电子数中=各原子的电子数或者之和-电荷数
如:Fe3+ 的电子数=26-3=23
NH4+的电子数=7+1×4-1=10
阴离子中电子数中=各原子的电子数或者之和+电荷数
如:S2-的电子数=16+2=18
SO42-(硫酸根离子)的电子数=16+8×4+2=50
对于原子来说:电子数和质子数就是看几号元素。比如H是1号元素,就含有1个电子,1个质子。
中子数要知道质量数。如果还没学到这里,质量数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比如O是8号元素,就有8个电子和8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16,中子数=16-8=8
对于离子来说,质子和中子是同上面完全一样,电子有变化,得到变多,失去变少。方法差不多。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之和)-所带电荷数)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n为电子层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排满了L层才排M层。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