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判处管制拘役短期的人身自由,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2、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是我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我国刑法分则中除过失致人死亡罪没有规定可以适用拘役外,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能够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享有两项待遇:探亲;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判处拘役和管制的如何执行
1、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2、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拘役和管制是什么?区别?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如果犯罪分子所犯罪行情节较轻则会被判处拘役刑罚,旨在短期内强制犯人进行劳动改造并剥夺犯人短期内的人身自由。
拘留是指将对象拘禁,但拘留不一定需要命令,机关亦有拘留权,但各国允许拘留的总时间长度不一,有些国家甚至于可以无限期的拘留对象。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种类,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其一定自由,由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对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由谁执行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由机关执行,被判处管制的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机关执行。 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管制和拘役有期徒刑有什么区别?
管制和拘役有期徒刑的区别如下:
1、判决前羁押相抵不同。管制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其他1抵1;
2、地点不同。管制在家,拘役一般在拘留所,有期在监狱;
3、待遇不同。管制即使没有被判剥夺政治权利,也没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的权利。拘役、有期徒刑理论上有政治权利。
犯人被判拘役是什么意思?
犯人被判处拘役是指判处犯罪人员短暂拘留,就近拘禁并强制其参加劳动的处罚。一般拘役针对的是那些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犯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的人,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是不适用的。 该内容由 蒋小松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