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争议中,当事人提出的主张需要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有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用人单位有责任提供,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证据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以及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等。申请人应尽量提供这些证明材料,否则申请可能不予受理。申请时需附原件及复印件,庭审后退还原件。
法律分析
1.要的,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3.证据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以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等。
4.上述证明材料,申请人能提供的应尽量提供,如果一份都没有,则不予受理。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时,应附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庭审后退回原件。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程序中的证据要求是什么?
劳动仲裁程序中的证据要求是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规定的。在申请劳动仲裁时,提供充分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可以提供与劳动争议有关的文件、合同、工资单、通知书、录音、视频等。这些证据应当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劳动仲裁机构会根据证据的充分性和可信度来判断争议的事实和责任。因此,申请人在劳动仲裁程序中应当积极收集、整理和提供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并最终获得公正的仲裁结果。
结语
提供充分证据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关键。申请人在劳动仲裁中,应积极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单等相关证明材料,以支持自己的主张。用人单位若拒绝提供相关证据,将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人提交申请时,应附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庭审后退还原件。劳动仲裁机构将根据证据的充分性和可信度来判断争议的事实和责任,确保公正仲裁结果的产生。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