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主要审理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上诉案件。
知识产权法庭审理下列案件:
(一)不服高级人民、知识产权、中级人民作出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垄断第一审民事案件判决、裁定而提起上诉的案件;
(二)不服北京知识产权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授权确权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判决、裁定而提起上诉的案件;
(三)不服高级人民、知识产权、中级人民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垄断行政处罚等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判决、裁定而提起上诉的案件;
(四)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本条第一、二、三项所称第一审民事和行政案件;
(五)对本条第一、二、三项所称第一审案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依法申请再审、抗诉、再审等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案件;
(六)本条第一、二、三项所称第一审案件管辖权争议,罚款、拘留决定申请复议,报请延长审限等案件;
(七)最高人民认为应当由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其他案件。
一、知识产权是什么
知识产权是为专门。专门,也称为特别,是指法律明确规定授予某类案件管辖权,即管辖范围仅限于某一类或某几类案件的。专门是法律现代化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司法的专门化是法律现代化的前提。从国际范围上看,无论是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设置有正式的多样化的专门,较为常见的有行院、商业,此外还有劳动、保险、家庭等。
二、知识产权的意义
1、去地方化、去行政化色彩,与整个司法改革的趋势正好遥相呼应。
2、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一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依靠模仿甚至山寨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必须依托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后盾。否则,就不可能有企业有强大动力搞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审判同意的要求。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极强,但有权受理的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利于审判实践的统一。另外,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还存在着损害赔偿额偏低,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等。
4、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地方保护主义的三家知识产权,属于跨行政区设立,将为我国司法机构设置与布局的调整,特别是为司法辖域与行政辖区的相对分离提供有益探索;
5、二审合一。在三家知识产权实行了(民事、行政)二审合一,这也属于我国审判与制度上的一个较大变化和尝试,由此形成的经验,对于其他类型案件的审判也会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