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是根据不含税价格计税的“价外税”,价格和税金是分开的,有利于制约纳税人的提价动机,也方便消费者对价格的监督。购进货物时,消费者需要额外支付,这部分税款称为进项税,由消费者代收代缴并上交给国家。
法律分析
【】是如何计算的
基本公式
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计算公式:含税销售额÷(1+税率)=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x税率=应纳销项税额
基本示例
上面说是实行的“价外税”,什么是价外税?价外税是根据不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的税,税金和价格是分开的,在价格上涨时,是价动还是税动,界限分明,责任清楚,有利于制约纳税人的提价动机,也便于消费者对价格的监督,采用价外税的形式,价格是多少,税金是多少,清楚明了,消费者从中可以掌控国家调节消费的方向,从而相应的修正自己的消费方向。比如:
你公司向a公司购进甲货物100件,金额为10000元,但你公司实际上要付给对方的货款并不是10000元,而是10000+10000x17%(假设率为17%)=11700元。
为什么只购进的货物价值才10000元,另外还要支付个1700元呢?因为这时,你公司作为消费者就要另外负担1700元的,这就是的价外征收。这1700元对你公司来说就是“进项税”。a公司多收了这1700元的款并不归a公司所有,a公司要把1700元上交给国家。所以a公司只是代收代缴而已,并不负担这笔税款。
拓展延伸
计算方法及常见问题解答
是一种按照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额来征收的税收制度。计算的方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销售额和税率。首先,根据销售额确定应纳税额,一般是将销售额减去相应的进项税额。然后,根据税率计算实际需要缴纳的金额。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免税项目、简易计税方法等。此外,常见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跨境交易、如何申报和缴纳、如何开具等。了解并正确应用计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合规经营,避免税务风险。
结语
是一种按照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额来征收的税收制度。根据基本公式,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采用价外税的形式,与价格分开计算,有利于制约纳税人的提价动机,也便于消费者对价格的监督。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免税项目、简易计税方法等特殊情况。了解并正确应用计算方法,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避免税务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三十一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所称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第九条 资源税由税务机关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征收管理。
税务机关与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工作配合机制,加强资源税征收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规的规定,对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
前款规定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