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挪用需谨慎处理,根据《刑法》规定,挪用财物罪分为两种情况,数额巨大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员工挪用达到一定金额应立案,超过3个月未还挪用5万元以上,或进行非法活动挪用3万元以上即可立案。机关一般在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但对于重大、复杂案件可能延长至30或60天。
法律分析
一、员工挪用如何处理好
单位员工私自拿在工作范围之内周转属于挪用资金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员工挪用达到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员工挪用多少可以金额立案,需具体分析:
1.行为人挪用公司或者单位财物归个人使用或者进行盈利活动,只要超过3个月以上没有归还,挪用5万元以上就应当立案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2.如果行为人是挪用进行某些非法活动,由于其社会危害性比较大,挪用3万元以上就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三、员工挪用多久立案
一般情况下机关会在七天以内决定是否立案。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受案立案的期限如下:
1.一般刑事案件受案后在7日内立案;
2.如果案件重大并且线索比较复杂的,经批准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3.对于案件特别重大并且线索特别复杂的案件,经批准可以延长至六十日。
结语
员工挪用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单位员工挪用属于挪用资金罪。根据法律规定,挪用公司或单位财物归个人使用或盈利活动,超过3个月且金额超过5万元,或者进行非法活动且金额超过3万元,将面临刑事追责。机关一般在七天内决定是否立案,并根据案件的重大性和线索复杂性,可能会延长立案期限。我们要高度重视员工挪用问题,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单位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九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九十三条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