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危害社会,对危害结果抱有希望或放任态度。根据《刑法》第271条,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数额不同处不同刑罚。国有单位人员也适用此法。根据《刑法》第183条,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编造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将受到定罪处罚。共同犯罪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则分别处罚。
法律分析
认定如下: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客观:
《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标准
职务侵占罪是指在职务上具有管理、监督、保管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财物占为己有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是必须是在职务上具有管理、监督、保管财物的人员;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三是以占有他人财物的方式实施。对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会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综合评判。量刑标准则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来确定,通常会考虑被侵占财物的价值、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犯罪人的前科情况等因素。最终的刑罚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定,以实现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目标。
结语
根据以上认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在职务上具有管理、监督、保管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财物占为己有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对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将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综合评判,并依法确定量刑标准。最终的刑罚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定,以实现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目标。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令第95号)同时废止。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