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犯罪成立有以下条件:
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
2.单位犯罪在客观上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犯罪。
3.单位具有责任能力。
一、如何认定公司犯罪责任人员
公司责任人员的范围包括董事、经理等犯罪行为的决策者与实施者。
决策人员对单位犯罪负有直接责任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属于决策者,是单位犯罪意图、犯罪计划、犯罪阴谋的创制者,是决定单位犯罪的最高指挥者或者策划者。
另一种是对单位犯罪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领导或决策人员。
二、公司未年检是否单位犯罪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公司年检的制度,改为企业信息公示,如果公司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示的,会被列入异常名单,但不会构成单位犯罪。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对于企业的名誉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单位作为行为主体所实施的犯罪,称为单位犯罪。一般来说,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三、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是单位,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关于本罪的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通常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本罪是自然人犯罪而不是单位犯罪,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虽然是经集体研究决定或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具有单位犯罪的某些特点,但是这种犯罪并不是为单位整体谋取非法利益,而是为单位个体谋取非法利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自然人以单位的名义,为个人(不限于本人)非法占有国有资产而实施的犯罪,与谋利性是单位犯罪的必备条件不相符合。因此,刑法只规定对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而没有对单位规定处罚。另一种意见认为,本罪是单位犯罪,而不是自然人犯罪。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