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谁指定
1、由有关组织指定;
2、由指定。
其中前一种是后一种的必经程序,即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必须由有关组织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人民作出撤销指定的判决,并另行指定监护人;如果未经有关组织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请求人民作出指定。对精神病人设立监护人首先须确认当事人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人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二、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民事行为能力人
1、按照《民法典》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
2、被人民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因此宣告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行为能力人是的职权,其他任何机关或组织都不具有这一职权,而且的这一职权不能主动行使,必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某一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受理后应依《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审理。审理中应当首先确认被申请人为精神病人。
三、患有精神病的认定
依最高人民《民通意见》第7条规定,“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应当根据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对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应宣告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则应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人民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亲属得依《民法典》第27条规定的顺序确定监护人。若近亲属就监护人的确定发生争议,则应由有关单位或组织指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