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
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一、监护人的相关规定和职责
监护人的相关规定具体如下: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二、监护人是指什么人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
根据取得监护权的方式,监护人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
1、法定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人。
2、指定监护人:是指根据人民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的指定履行监护职责的人。
3、遗嘱监护人:是通过遗嘱的方式来指定监护人的情况,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
4、委托监护人: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称监护委托。
上述监护人又可分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应具有监护能力,符合法定资格,并克尽监护职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监护职责相适应,监护人主要具有以下权利:
1、有权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有权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有权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并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4、有权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5、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监护人依法行使监护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无权干涉。
三、法律规定孩子监护权有哪些具体条件
法律规定子女监护权有以下内容:1、住居所指定权,即未成年人不得随意离开监护人指定的住所和居所;2、交还请求权;3、被监护人身份行为以及身上事项的同意权;4、抚养义务;5、对被监护人监督、教育的权利和义务;6、对于精神病人的特定护养、救治义务;7、财产监护权,即监护人应全面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