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纠纷原因主要包括开发商或经纪机构操作不规范、二手房交易双方法律风险意识淡薄、合同内容不规范、委托合同不完整规范、补充协议效力不明确。解决纠纷需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实际履行地管辖。
法律分析
一、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购房者通过协商、调解乃至仲裁都无法解决纠纷,就只有通过司法途径,向当地提起诉讼解决问题。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应该是为三年的。合同的诉讼时效就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丧失了请求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应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实际履行地(即该房屋所在地)管辖。
二、引起房屋买卖纠纷的原因有哪些?
1、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开发商或者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以及二手房交易双方的法律风险意识淡薄。
2、二手房买卖合同内容没有参照标准,不够完成和规范是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手房买卖合同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姓名、住所,二手房价款,履行期限、方式,违约责任以及如何解决争议,合同生效、变更、终止或解除合同的条款,合同附件等等内容。
3、委托合同签订的不够完整规范。
4、房屋合同的补充协议效力不明确。房屋买卖过程中尤其是二手房买卖过程中,合同签订后有一方反悔,双方对是否解约没有签订一个完成的书面协议。这样发生纠纷之后,双方如何解约以及判定哪一方承担责任比较难以确定。这时候只能靠中介人员的证言进行判定,但是中介人员是否愿意作证就是一个问题,更何况其很难保持中立状态。
结语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即购房者在解决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时,可向提起诉讼解决问题。诉讼时效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未行使权利,即丧失了请求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害知晓或应知晓之日起计算。法律规定了二十年为诉讼时效的上限,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申请决定延长。房屋买卖纠纷原因主要包括开发商或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以及二手房交易双方法律风险意识淡薄等。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常因合同内容不规范、委托合同签订不完整规范、补充协议效力不明确等引发纠纷。解决纠纷应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实际履行地管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机关、人民、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二条 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