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后单方违约的,违约方要承担违约的责任,如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一、合同违约赔偿的方式是什么
(一)依据当事人是否有约定违约金,分为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
约定赔偿包括两种情形:当事人在合同约定赔偿的条款,另一种是合同没有约定,但合同成立后达成赔偿的协议。
(二)约定赔偿。
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产生的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向对方支付一定的金钱。
由于损失的范围在合同订立时难以确定,因此,当事人在合同中只能约定赔偿的计算办法,而不宜约定一个固定的赔偿数额。赔偿可以用金钱货币形式确定,也可以用非金钱方式确定。
(三)法定赔偿。
指在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时,按照法律规定的办法计算赔偿额进行赔偿。
二、合同违约要怎么起诉
(一)首先要准备起诉状,各项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及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
(二)各项材料准备好以后,到管辖地立案厅立案就行了。
(三)立案后程序如下:立案-庭前调解-庭审(开庭、法庭调查、质证、辩论、最后陈述、休庭)-领取判决-申请执行。
在违约方不肯赔偿的情况下,损失方就打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打合同违约官司,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认合同存在且有效,无效或者已撤销的合同不存在违约问题。
(二)确认因一方当事人自身的过错导致合同违约,而不是因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存在另一方当事人的过错。
(三)计算一方当事人因合同违约遭受的损失,损失是请求赔偿的基础,要仔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