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后减少保证金金额需要符合相关程序和规定。首先需要向提出申请,由审核决定是否减少保证金金额。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被告人的人身财产状况、案件的性质、案件的情节以及被告人的危险性等因素对申请的影响。
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应当缴纳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
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被告人或者其他担保人提供的保证金或者担保,应当在审理终结后及时返还。
3.《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七条: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认为缴纳的保证金数额过高,可向审判机关申请减少保证金数额。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依法制定具体的监视、控制和保证措施,确保不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及案件的影响。
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证金管理条例》第七条:缴纳保证金的当事人不得要求将保证金用于其他目的,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将保证金挪作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