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描述了县级或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发布征地公告后,接下来的征询村见、实地调查与登记、一书四方案、张贴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土地补偿登记和实施征地补偿与土地交付等步骤。
法律分析
县级或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发布征地公告。
2、征询村见。
3、实地调查与登记。
4、一书四方案。
5、张贴征地公告。
6、张贴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7、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8、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9、土地补偿登记。
10、实施征地补偿与土地交付。
拓展延伸
农村土地征收的步骤有哪些?
农村土地征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收或者征用,并将所得土地用于建设公共设施或者进行其他建设活动。征收土地的程序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土地征收计划:征收土地前,应当制定土地征收计划,明确征收土地的范围、面积、用途、补偿标准等事项,并提交给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2.发布征收公告:应当依法发布征收公告,通知被征收土地的农民、相关当事人以及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告知土地征收的事实、理由、范围、面积、用途、补偿标准、程序、异议处理方式和期限等事项。
3.签订补偿协议:被征收土地的农民、相关当事人或者个人应当与签订土地补偿协议,明确土地征收补偿的内容、方式、金额等事项。
4.进行土地征收补偿:应当依法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民给予相应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安置、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等。
5.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手续:应当依法办理被征收土地的权属变更手续,将土地权属变更为所有。
6.公告土地使用情况:应当依法将征收土地的用途、面积、使用情况等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7.落实土地管理措施:应当依法落实土地管理措施,确保征收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农村土地征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结语
在这个征地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公开透明的程序,才能确保征地补偿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充分考虑村民的权益和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希望县级或市级国土资源部门能够认真履行征地程序,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第十条
有关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进行修改。有关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审批时,应当附具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举行听证会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