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合同法》规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标准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指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辞退劳动者,应当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未续签后,用人单位应如何合理赔偿被解雇的劳动者?
劳动合同未续签后,用人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合理赔偿被解雇的劳动者。赔偿的具体方式和金额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劳动者的工龄、工资水平、工作表现等。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包括未享受的工资、年终奖、加班费等。此外,还可能需要支付解除合同补偿金、社会保险金等。需要注意的是,赔偿金额应符合合理性、公平性原则,避免过度或不足赔偿的情况发生。具体的赔偿事宜应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无法协商一致,可通过劳动争议解决途径解决争议。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辞退劳动者时,应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标准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的十二个月内的平均工资被视为月工资。具体的赔偿事宜应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可通过劳动争议解决途径解决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