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性组织设立调解委员会,解决租赁纠纷;公民可通过仲裁机构进行公正及时的裁决;不服调解可向提起诉讼。租赁纠纷包括租金违约、损害赔偿、优先购买权等。租赁合同需明确租赁事项、金额、时间和违约条款,双方签字合同生效。
法律分析
1.调解。我国在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民间纠纷的调解处理,调解特别适用对某些界限不清的事实、责任含糊不究的租赁纠纷,租赁双方就近请调委会调解通过调解,纠纷双方,以达到既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的目的。
2.仲裁。房屋租赁纠纷发生后,公民可以根据条款或仲裁提请仲裁机构居中判明事实,分清责任,依法做出仲裁裁决,解决房纠纷。仲裁具有“公正及时,程序简便,专家断案,依裁终局”的优势,可以使当事人避免陷入于官司的旷日持久的纠缠和身心疲惫的针锋相对。
3.诉讼。有些租赁纠纷不愿意调解或不服调解,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将房屋租赁纠纷依法向人民提起诉讼。通过的诉讼活动而做出的判决的强制力,要远远大于调解和仲裁。
房屋租赁纠纷哪些情形?
1、租金违约纠纷
承租人不履行合同,长期拖欠租金,恶意拖欠,承租人违约导致纠纷等。这是房屋租赁中最为常见的纠纷。在房屋租赁时由于没有书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或租赁合同对租金、租期的约定不明确或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租方与承租方出现纠纷。
2、损害赔偿纠纷
房屋租赁关系中的损害赔偿纠纷同其他法律关系中的损害赔偿一样,主要是由侵权行为引起的。
3、房屋租赁期间出售的优先权纠纷
《房屋租赁条例》规定:房屋在租赁期间出售的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民法典》也有此类规定。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出租人往往忽视这一优先权的法律规定,有的是故意剥夺承租人的这种优先权,因而产生纠纷。
为了避免发生纠纷,在租赁的时候,一定要合同上写明具体的租赁事项、租赁金额、以及租赁时间,最重要的是违约条款和承担方一定要写清楚。合同必须双方当事人进行签字,否则是属于无效行为,在双方签字完毕时,合同就生效了。
结语
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这三种方式,可以解决房屋租赁纠纷。调解适用于界限不清、责任含糊的纠纷,通过调解达到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的目的。仲裁具有公正及时、程序简便、专家断案的优势,可以避免陷入长期的纠缠。而诉讼则通过的判决来解决纠纷,具有更强的强制力。常见的房屋租赁纠纷包括租金违约、损害赔偿和优先购买权纠纷。为避免纠纷,双方应明确约定租赁事项、金额、时间,并明确违约条款和承担责任。合同必须双方签字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按照约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的,应当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不得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消费者申请退还押金,符合押金退还条件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及时退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五章 融资租赁合同 第七百四十条 出卖人违反向承租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租人可以拒绝受领出卖人向其交付的标的物:
(一)标的物严重不符合约定;
(二)未按照约定交付标的物,经承租人或者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交付。
承租人拒绝受领标的物的,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章 租赁合同 第七百一十九条 承租人拖欠租金的,次承租人可以代承租人支付其欠付的租金和违约金,但是转租合同对出租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除外。
次承租人代为支付的租金和违约金,可以充抵次承租人应当向承租人支付的租金;超出其应付的租金数额的,可以向承租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