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受伤非自责,可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需准备申请表、劳动关系、诊断证明等材料,并在30日内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职工可在1年内申请。认定范围包括次要责任或无责任的交通事故、公共交通事故伤害以及职业病。
法律分析
下班受伤了不是自己责任的算作工伤。下班路上遭遇了本人次要责任或者无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公共交通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的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需要单位或者本人准备好申请表、劳动关系、诊断证明等材料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去申请。用人单位应该在30日内提出申请,职工可以在1年内申请。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的标准与程序
工伤认定的标准与程序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事件进行判断和确认的一系列规定和步骤。在我国,工伤认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故发生时是否在工作岗位上,二是事故是否导致劳动者的伤残或死亡。而工伤认定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劳动者应及时报告工伤事故,并由用人单位报告给劳动保障部门;其次,劳动保障部门会进行调查核实,收集证据材料;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劳动保障部门会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向相关方面通知。工伤认定的标准与程序的明确与规范,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工伤事故的公正认定和合理赔偿。
结语
工伤认定的标准与程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认定主要考虑工作岗位和伤残程度。程序包括报告、调查核实和决定等环节。明确的标准与规范确保了工伤事故的公正认定和合理赔偿,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申请,职工可以在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的规定扩展了法律保护范围,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