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发生后,调解是有效解决纠纷的途径之一。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书确认的义务,另一方可向人民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劳动争议发生后,调解是有效解决纠纷的途径之一。在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并出具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书确认的义务的,另一方可向人民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申请执行。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调解后被拖欠工资,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仲裁调解后,如果您仍然面临被拖欠工资的问题,有几个关键步骤可帮助您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银行转账记录等,以证明您的工资被拖欠。其次,与雇主进行书面沟通,明确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并设定合理的期限。如果雇主仍拒绝支付,您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机构投诉,提供所有证据并申请强制执行。同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法律建议,并了解您的权益保护途径。最后,如有需要,您还可以考虑向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被拖欠的工资。记住,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保持冷静、理性,依法行事将有助于最终取得成功。
结语
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旦调解书经双方签字确认并生效,当事人必须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如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向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劳动仲裁调解后仍被拖欠工资,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收集证据、与雇主沟通、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机构投诉,并寻求法律建议。最终,如有必要,您还可以考虑向提起诉讼。请保持冷静、理性,并依法行事,以取得最终胜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二条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