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不起诉后案子就算了结了吗?
可以用决定不起诉而结案。刑事案件在审查起诉期间,如果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以决定不起诉或退回机关补充侦查,如果补充侦查后仍是证据不足,应当决定不起诉。取保候审后,不起诉,案子就算了结了。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
相关知识:不起诉后如何处理
一、不起诉决定书的宣布和送达。
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的决定书应当公开宣布,同时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分别送达下列机关和人员:(1)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的,应当立即释放。(2)对于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机关。(3)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
二、解除扣押、冻结。
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的财物采取扣押、冻结,是一种强制侦查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转移财物,保证判决的执行。人民对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就终止了刑事诉讼,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对于机关作出的扣押、冻结,人民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机关或者执行机关扣押、冻结决定的机关解除扣押、冻结。
三、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应当提出检察意见,连同不起诉决定书一并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
四、对机关的意见进行复议、复核。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决定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机关。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人民审查起诉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检察官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经审查起诉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人民应当在收到要求复议意见书后的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通知机关。如果机关认为复议决定有错误的,还可以向上一级人民申请复核,上一级人民收到机关提请复核的意见书后,应当交由审查起诉部门办理。审查起诉部门应当指定检察官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经审查起诉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上一级人民应当在收到提请复核意见书后的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通知下级人民和机关。改变下级人民的决定的,应当撤销下级人民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交由下级人民执行。
五、对被害人、被不起诉人的申诉进行复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
被害人在申诉期限内提出申诉的,由上一级人民审查起诉部门受理。上级人民作出的复查决定,应当送达被害人和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下级人民。如果上一级人民经复查作出起诉决定的,应当撤销下级人民的不起诉决定,交由下级人民提起公诉。并将复查决定抄送移送审查起诉的机关。
六、被不起诉人如果不服的,可以申诉。
对于人民依照法律规定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被不起诉人如果不服(本人认为根本就是无罪,而不是有罪轻微),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人民申诉。人民应当作出复查决定,通知被不起诉的人,同时抄送机关。
被不起诉人在申诉期限内向人民提出申诉的,由人民的控告申诉部门受理,控告申诉部门复查后提出复查意见,认为应当维持不起诉决定的,报请检察长作出复查决定;认为应当撤销不起诉决定、提起公诉的,报请检察委员会作出复查决定。复查决定书应当送达被不起诉人,撤销不起诉决定的,应当同时抄送移送起诉的机关。人民作出撤销不起诉决定、提出公诉的复查决定后,应当将案件交由刑事检察部门提起公诉。
此外,刑事诉讼法还规定:对人民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起诉。人民受理案件后,人民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接到人民受理被害人起诉的通知后,人民应当终止复查,将讼诉文书和有关的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律的这一规定既体现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同时也完善了对人民不起诉决定的制约制度。不起诉决定同样是人民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一旦作出,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保证它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以上这些就是网小编整理的内容。如果人民的不起诉决定缺乏一种有效的制约方式,就难以保证错误的不起诉决定得到纠正,从而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人民的起诉决定能够受到人民的制约,不正确的决定就可以通过人民的判决予以纠正。如果您还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 该内容由 苑海森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