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了犯罪分子减刑的程序,需要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提出减刑建议书,并经过合议庭审理。第八十一条规定了假释的适用条件,包括刑期执行要求和悔改表现等。累犯和严重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假释的程序。
法律分析
能。《刑法》第七十九条【程序】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第八十一条【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第八十二条【程序】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
拓展延伸
保释申请是否适用于十个月的刑期
根据法律规定,保释是一种暂时释放被告人的措施,以确保其在审判期间的合法权益。对于十个月刑期的情况,是否适用于保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会考虑被告人是否存在逃跑风险,如果被告人有可能逃离司法管辖区,保释申请可能会被拒绝。其次,还会考虑被告人是否存在再次犯罪的风险,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如果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较为严重,保释申请也可能会面临拒绝的风险。最后,还会考虑被告人的个人背景、社会关系以及是否有固定居所等因素。综上所述,十个月刑期的被告人是否适用于保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保释是一种暂时释放被告人的措施,以确保其在审判期间的合法权益。对于十个月刑期的情况,是否适用于保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会考虑被告人是否存在逃跑风险,如果被告人有可能逃离司法管辖区,保释申请可能会被拒绝。其次,还会考虑被告人是否存在再次犯罪的风险,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如果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较为严重,保释申请也可能会面临拒绝的风险。最后,还会考虑被告人的个人背景、社会关系以及是否有固定居所等因素。综上所述,十个月刑期的被告人是否适用于保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人民和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