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主体包括劳动者和_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_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_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主要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
劳动纠纷,又称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争议解决方法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办法。发_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_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_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_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_民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的主体范围: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西方国家对劳动争议的处理,有的由普通审理,有的由特别的劳工处理。由特别的劳工处理劳动争议,始于13世纪的欧洲的行会法庭,法国1806年于里昂创设了劳动审理所,此后意大利、德国等国才相继设立了劳工法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二条 【仲裁案件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第二十三条 【仲裁案件第三人】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