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保候审后,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需提请批准逮捕。逮捕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证据已查证属实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后二次批捕: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就提请批准逮捕。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离境?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取保候审是一种保释方式,允许犯罪嫌疑人在等待审判期间暂时获得自由。然而,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离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间被禁止离境,以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出庭、协助调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如果取保候审期间有离境需求,必须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并经批准方可离境。否则,未经批准的离境行为将被视为违法,可能会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甚至可能面临逃避刑事追究的风险。因此,建议在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合法权益,并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
结语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取保候审是一种保释方式,允许犯罪嫌疑人在等待审判期间暂时获得自由。然而,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离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间被禁止离境,以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出庭、协助调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合法权益,并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以免面临逃避刑事追究的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应当自接到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不批准逮捕的,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