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票据保证罪的法律规定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最高可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保证的,将受到处分;若造成重大损失并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金融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需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关于违法票据保证罪法律规定有:
1、《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票据法》第一百零五条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本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的,给予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前款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违法票据保证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幅度
立案标准与法律规定的关系及适用范围
违法票据保证罪是指以虚假的票据为保证,实施欺骗行为,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是使用虚假的票据作为保证;二是以欺骗手段实施行为;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刑法》规定,违法票据保证罪的刑罚幅度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可处以罚金、有期徒刑或拘役。立案标准是指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是否立案的标准。法律规定了立案的条件和程序,包括犯罪事实的清楚、证据的充分性等。立案标准与法律规定密切相关,检察机关必须依法进行立案决定,确保公正、公平的司法实施。立案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类刑事案件,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和情节,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结语
违法票据保证罪是一种以虚假票据为保证,以欺骗手段实施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若在票据业务中违反规定予以承兑、付款或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将面临刑事责任。单位犯罪将受到罚金处罚,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罚。金融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还需承担赔偿责任。立案标准是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是否立案的标准,确保公正、公平的司法实施。根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违法票据保证罪可处以罚金、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七章 附则 第一百零九条 【实施办法的制定】票据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本法制定,报批准后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十二条 【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效力】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二章 汇票 第四节 保证 第四十 【票据保证的】保证不得附有条件;附有条件的,不影响对汇票的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