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是精神病人,一般要根据专业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来判定。在民法当中对精神病人的判断是:
1、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的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的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
上述两种人都不能依法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由其监护人代为处理离婚事宜。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第二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一、如何区分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3、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5、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对哪些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