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哪些情况才算是假离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10-02 23:55:37
文档

哪些情况才算是假离婚?

法律分析。符合假离婚的情况有以下。1、双方当事人并无离婚的真实意思,不符合协议离婚的实质条件。2、双方当事人以离婚为手段,以达到共同的或者各自的目的。3、双方均有恶意串通离婚的故意,共同采取欺骗或者隐匿事实的方法,欺骗婚姻登记机关以违法获取离婚登记。4、通谋离婚一般具有暂时性,待预期目的达到后,双方通常会按约定复婚。一、假离婚买房有以下法律后果。1、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因此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2、如果假离婚是通过办理假离婚证进行,用假离婚证买房可能涉嫌刑法中的伪造、买家机关证件罪。二、假离婚的风险如下:1、离婚后重新登记结婚前购买的财产不能依法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2、一方不履行约定时,另一方完全可能人财两空。
推荐度:
导读法律分析。符合假离婚的情况有以下。1、双方当事人并无离婚的真实意思,不符合协议离婚的实质条件。2、双方当事人以离婚为手段,以达到共同的或者各自的目的。3、双方均有恶意串通离婚的故意,共同采取欺骗或者隐匿事实的方法,欺骗婚姻登记机关以违法获取离婚登记。4、通谋离婚一般具有暂时性,待预期目的达到后,双方通常会按约定复婚。一、假离婚买房有以下法律后果。1、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因此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2、如果假离婚是通过办理假离婚证进行,用假离婚证买房可能涉嫌刑法中的伪造、买家机关证件罪。二、假离婚的风险如下:1、离婚后重新登记结婚前购买的财产不能依法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2、一方不履行约定时,另一方完全可能人财两空。


法律分析:

符合假离婚的情况有以下:

1、双方当事人并无离婚的真实意思,不符合协议离婚的实质条件;

2、双方当事人以离婚为手段,以达到共同的或者各自的目的;

3、双方均有恶意串通离婚的故意,共同采取欺骗或者隐匿事实的方法,欺骗婚姻登记机关以违法获取离婚登记;

4、通谋离婚一般具有暂时性,待预期目的达到后,双方通常会按约定复婚。

一、假离婚买房有以下法律后果:

1、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因此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2、如果假离婚是通过办理假离婚证进行,用假离婚证买房可能涉嫌刑法中的伪造、买家机关证件罪。

二、假离婚的风险如下:

1、离婚后重新登记结婚前购买的财产不能依法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一方不履行约定时,另一方完全可能人财两空;

3、如果被证明采用欺诈手段骗取了银行房贷,商业银行有权通过法律手段予以撤销,并随时提前收回贷款,而且购房者还将承担骗取贷款的法律责任。

总之,虚假离婚包括通谋离婚和欺诈离婚,部分当事人会在离婚后置原先的约定于不顾,不愿复婚或者与他人再婚。法律上并不承认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当婚姻的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所形成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完全一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文档

哪些情况才算是假离婚?

法律分析。符合假离婚的情况有以下。1、双方当事人并无离婚的真实意思,不符合协议离婚的实质条件。2、双方当事人以离婚为手段,以达到共同的或者各自的目的。3、双方均有恶意串通离婚的故意,共同采取欺骗或者隐匿事实的方法,欺骗婚姻登记机关以违法获取离婚登记。4、通谋离婚一般具有暂时性,待预期目的达到后,双方通常会按约定复婚。一、假离婚买房有以下法律后果。1、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因此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2、如果假离婚是通过办理假离婚证进行,用假离婚证买房可能涉嫌刑法中的伪造、买家机关证件罪。二、假离婚的风险如下:1、离婚后重新登记结婚前购买的财产不能依法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2、一方不履行约定时,另一方完全可能人财两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