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死刑复核程序及执行规定,死刑必须经最高法核准,二审判决需报请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罪犯,期满减刑需高级裁定。下级接到执行命令应在7日内执行,但发现错误、揭发犯罪或罪犯怀孕等情况需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民事诉讼二审改判几率不大,是审理上诉案件的终审程序,当事人不得再上诉。第二审程序旨在审查第一审裁判是否正确、合法,纠正错误的裁判。
法律分析
对于刑事案件被判处死刑的,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由最高人民进行核准,二审判处死刑的案件,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核准。对于最高人民核准死刑的案件,由最高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下级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七日内交付执行。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由高级请最高人民核准。第二百五十一条下级人民接到最高人民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由最高人民作出裁定: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须报请最高人民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执行;由于前款第三项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依法改判
民事诉讼二审改判概率有多大?
如果上诉人没有新证据,改判的几率不是很大。第二审程序是为了保证当事人依法行使上诉权和上一级人民依法进行审判而设置的。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的全部条文,都是针对审判上诉案件所作的规章。所以第二审程序是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人民适用第二审程序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后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因此,第二审程序又称终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是上诉人要求上一级人民审查第一审人民的裁判是否正确、合法,以上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诉讼程序;也是上一级人民根据当事人的上诉请求,对第一审人民裁判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查、监督,使有错误的裁判在发生法律效力前得到纠正的诉讼程序
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对于刑事案件被判处死刑的,必须经过严格的复核程序,由最高人民进行核准。对于执行死刑缓期的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应当予以减刑,如果有故意犯罪,应当执行死刑。下级接到最高人民执行死刑命令后应当及时执行,但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至于民事诉讼二审改判的概率,如果上诉人没有新证据,改判的几率相对较小。第二审程序是为了保证当事人上诉权和上一级审判权的行使而设立的,是终审程序,当事人不得再上诉。第二审程序旨在审查第一审裁判是否正确、合法,并纠正错误的裁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死刑由最高人民核准。第二百三十六条中级人民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核准。高级人民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