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24万元,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一、挪用构成要件是什么
构成要件内容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归个人使用,在此前提下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挪用进行非法活动;
二是挪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
三是用进行营利活动、非法活动以外的活动,数额较大,挪用时间超过了3个月。
挪用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挪用行为,即利用职务权力与地位所形成的主管、管理、经营、经手或特定款物的便利条件实施挪用行为。挪用,是指未经合法批准,或者违反财经纪律,擅自使脱离单位的行为。行为人使脱离单位后,即使尚未使用该的,也属于挪用。例如,行为人将转出,准备日后购买个人住房;即使尚未使用该购买住房,也属于挪用。没有使脱离单位的,不应认定为挪用。
例如,国有公司会计甲,为了帮助B银行工作人员乙完成揽存任务,擅自将从A银行转入B银行,户名依然为国有公司的,不应认定为挪用罪。另一方面,使脱离单位占有也包括使由单位与他人共同占有的情形。换言之,当原本由单位占有支配,但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导致由单位与其他个人共同占有支配(单位不能占有支配)时,也能认定为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