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呼大吸
法。3.大呼 大吸法。操作 者可取坐位或 站立位,先用 鼻子尽力吸气 ,再用口尽力 呼气,在呼吸 时应尽量延长 时间,并发出 较大的声音, 每次可练习3 ~5分钟。2 .导引按摩类 。1、导引按 摩类 这一类 是以健身 强体为目的的 动功,包括导 引术、按摩术 、点穴术、叩 齿法、鼓漱咽 津法、鸣天鼓 、干梳头、干 洗脸、揉耳运 目、仙鹤点水 、擦脚心、兜 外肾、自发动 、周身拍打等 等。多以动摇 肢体为门径, 与服气、存思 配合,组成系 列。3. 吐纳行气类。 2、吐纳行气 类 这类 是以调炼呼吸 为门径,达到 精满、气足、 神旺的延年益 寿效果,并能 发放内气利他 济人。4.滋 补服食类。6 、滋补服食类 这类养生修 炼方法又称为 “服饵”、“ 服食”。所服 之物大体可分 为草本金石类 药物。道教宣 扬服食用金石 等炼成的丹药 可长生成仙, 已被实践证明 属谬误之谈。 5.吃芝麻。 一:吃芝 麻 “世上只 有芝麻好,可 惜凡人生吃了 。”这是一位 “老神仙”亲 口传的。老神 仙其实是一位 道士,年逾六 旬,须发乌黑 ,精神抖擞, 仙风道骨。6 .内丹周天类 。4、内丹周 天类 这是指 以自身先天精 气神为“药物 ”,而在体内 炼“丹”的系 统方法。 在道教诸 法中,内丹的 理论最称精湛 ,方法最为周 密成熟,堪称 道教气功的代 表、精髓。7 .精神。 精神又称 心理养生、精 神调养,是中 国博大精深传 统文化的重要 内容。它所包 含的道理很简 单。8.叩齿 。1、叩齿 叩齿是传统的 养生方法。叩 齿时应排除杂 念,放松思想 ,口唇轻闭, 然后上下牙齿 有节律地互相 轻轻相击,每 次连续叩齿3 6次或72次 ,早晚各1次 。9.手掐子 午。手掐子午 :左手拇指掐 本左手中指午 位,右手大拇 指进入左手内 掐住左手无名 指的根部子位 ,两手相抱放 在小腹部,这 为阴抱阳。但 必须说明:掐 子午不等于掐 诀念咒。10 .以气养生。 以气养生 《 史记》载:“ 老子百有六十 余或二百余岁 ,以自修道而 养寿也”。1 1.引火归源 法。三: 引火归源法 点按涌泉即点 按足心。每晚 临睡前,用温 水将脚洗净, 盘膝坐于床上 ,一手握住脚 趾,另一手点 足心,每次点 下去的时候要 隐隐的疼。1 2.巧运太极 。第一招:巧 运太极 功效 :打通上肢阴 阳二脉,加强 气血循环。 动作要领:左 右手始终保持 掌心相对,动 作匀速协调, 气息平稳。1 3.心肾相交 法。四: 心肾相交法 此法不仅强补 肾精,通治一 切耳病 心肾 相交法一:鸣 天鼓 心肾相 交法的第一种 叫做鸣天鼓。 我们的后脑勺 就叫做天鼓。 鸣天鼓要用到 我们的听闻穴 和劳宫穴。1 4.按摩听闻 穴。心肾相交 法二:按摩听 闻穴 第二种 叫做按摩听闻 穴。耳朵里的 听闻穴要怎么 做才能按摩到 呢?其实还是 采取的心肾相 交法。 中指 的指尖是心包 经的井穴,属 于心,耳朵、 眼属于肾。1 5.拍打头颈 法。1.拍打 头颈法。操作 者可取坐位或 站立位,双眼 平视前方,全 身放松。16 .踮脚健身法 。二、踮脚健 身法 功效: 这种方法适合 在办公室久坐 的人,可以缓 解久坐或久站 后的下肢酸胀 、乏力,促进 下肢血液回流 ,预防下肢静 脉曲张。17 .云盘手。2 第二招:云 盘手(手里可 端碗水) 功 效:可舒活筋 骨,锻炼恢复 颈椎腰椎劳损 。 动作要领 :手掌保持平 稳,如端盘子 一般;颈肩腰 协调运转,膝 盖微屈。18 .女性驻颜法 。五、女性驻 颜法 功效: 经常这样做, 可以让皮肤变 得光滑、滋润 ,对改善皮肤 问题很有帮助 。19.乌龙 摆尾。2 第 二招:乌龙摆 尾 功效:打 通腰的带脉、 强健腰肾。 动作要领:双 手抱圆,跨步 成马步,上身 摆正,后腿蹬 直,身体转动 一周。20. 调节五脏。五 、调节五脏 调节五脏,使 五行相生,阴 阳调合。练功 时要以心火入 水中,使心火 下降,肾水上 升,生津健胃 ,增强食欲, 促使消化系统 的功能加强。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八仙养生手
八仙养生手,简称八仙手,是道教秘传的养生*。因为有八个动作,且流传于西安的万寿八仙宫,故名。辛亥*后,由于八仙宫住持与清廷“过从甚密”,住持藏匿,*亦失传。也许是道长们的精妙安排,此*在上世纪50年代由西安湘子庙(据传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修行处)一位道爷传给少年王广璘。道爷临别时,在赠给王广璘的功谱后面写道:“不识而传,背过匪浅,时至不传,必遭天谴”。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仙养生手。
八仙养生手概述
人的双手有几十个重要穴位,与全身上下内外相通。八仙手的动作简单,老幼咸宜,毋须场地器械,行走坐卧皆可演练。其功效在贯通经络,活血化瘀,于内脏筋骨皆有裨益。练此功者,有的手做动作,脚心出汗。有的内脏疾病痊愈,手上的皮肤也变得光润起来。特别是对长期电脑操作而引起的“鼠标手”疾具有神奇疗效。
八仙手的演练,还有道教的一些独特法则,如“未演练,先定心”,“阴阳善恶层次分”。演练时,要先念定心诀。必须澄心定意,排除杂念,天人合一,才能获得预期功效。其定心诀如下:
一念不动,万念不来,清心寡欲,好快哉!
既定吾心,无疑无猜,明理入道,登天台,登天台!
八仙手的动作多有左右阴阳的相互转换。道教法则:左手为阳,右手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左手为善,右手为恶。故而在每个动作演练时,必先由左手在外或在上,取义于隐恶扬善。
八仙手的预备姿势,无论坐卧或站式,必须将双臂在胸前抱成一个圆形,不可将肘部贴于双肋。坐式或站式,必须上体正直,百会朝天,不可俯仰。否则有碍气血的畅通。
八仙手的每个动作,演练次数以八的倍数为宜。可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演练时间由个人体质决定,贵在坚持,必有奇效。
八仙手的演练口诀如下:
三礼九叩,聚精凝神。阴阳更易,球推太极,二仙传道,研珠磨炁,双龙绞珠,阳升阴匿,仙人穿梭,归根纳气。养气练气,精气神虚。
前两句是预备式的要求。“三礼九叩”,表示对道教神仙的尊敬,但不需进行三拜九叩之礼,在意识上要有叩拜敬仰之意。“聚精凝神”,即默念定心诀,澄心定意,排除杂念,准备演练。王广璘老师说,道爷讲,三礼九叩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天练三次,每次三遍,共九遍。
中间八句,是八个演练动作的名称。
最后两句,是对八仙手演练的总结。“养气练气”,是八仙手的*宗旨。“精气神虚”,就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是八仙手的升华层次。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一、阴阳更易(以坐式为例,下同)
更、易,均作变更、交换解。因双手阴阳反复交换,故名。
1.正身坐定,百会朝天,舌抵上颚,双臂在胸前抱成一圆,手心向下。左手手指置于右手手背之上,手心先不接触左手背。(图1)
2.左手手心从右手手背上迅速前搓。此动右手在上为阳。(图2)
3.将右手抽回,右手手指置于左手手背之上。(图3)
4.右手手心从左手手背上迅速前搓。此动左手在上为阳。(图4)
5.将左手抽回,左手手指置于右手手背之上,复成图1姿势。由此接着动作2至动作5反复进行。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6.按照上述动作,将向前搓改为向回搓。即把上面的手往前放一点,然后在下面的手背上迅速往回拉着搓。也是左右手交换,如图2、图1、图4、图3的顺序。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练习此动时,双手不要脱开,要双手贴住进行阴阳转换,转换速度较快时,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二、球推太极
球推太极,即推“太极球”,是以拳头象征太极球。
1.双臂在胸前抱圆,右手握拳,拳心向内。左手掌心向内贴于右拳之外。(图5)
2.右拳以手腕为轴,贴住左手心,在左手心内顺时针画圈。右拳画圈过程中,拳心也随之转向前再转向内。(图6)
图6只是右拳画圈过程中拳心向前的一个镜头。右拳划一圈算一个,以八为数,活动数遍。接着改变方向,右拳在左手心内逆时针画圈。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3.左手握拳,拳心向内。右手掌心向内贴于左拳之外。然后左拳在右手掌心内顺时针画圈,再逆时针画圈。也就是动作1、2左手和右手交换的练习。(图7,图8)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三、二仙传道
1.双臂抱圆,两手心向内,左手在外贴右手背。左手大拇指的前节向下弯至右手心内,右手握拳,以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左手大拇指的前节。从上往下看,双手连接成一个S形的太极图。(图9、图9B)
图9B是将双手向前让读者看清太极图的形象。
2.两腕向内用力,将左手大拇指前节从右手虎口中拔出。(图10)
3.右手在外,左手将右手大拇指前节握住,然后向内用力,将右手大拇指前节从左手虎口中拔出。(图11、图12)
重复上述动作,左右手交换练习。拔一下算一个,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四、研珠磨炁
“炁”读“气”。《辞海》解释为:“同‘气’,多见于道家的书。”实际上,“炁”专指内气,不包括呼吸之气。
1.双臂抱圆。左手在外,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在内,手指向左,手心向外。两手手心相贴。(图13)
2.双手贴紧,同时将手指向上摩转,成五指对齐状。(图14)
3.上动不停,双手继续贴紧摩转,使右手转向外,左手转向内。双手手指变为相反方向。(图15)
4.重复动作2、3,使左手转向外,右手转向内。(图16、图17)
此时又回到图13的姿势。接着再由动作2至动作4反复练习,以八为数,活动数遍。此动作很快就会感到手心发热。有人手上做动作,脚心出汗。可见其对全身经络疏通之效。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五、双龙绞珠
1.双臂抱圆,两手掌心向内,以腕部相贴,左手在外。(图18)
2.双手同时贴着腕部向前、向下、向内、向上画圈。在画圈过程中,手心也随之朝前朝内旋转,右手从内转到外再转到内,最后仍回到图18的姿势。(图19、图20、图21)
3.按动作2连续、反复练习。以八为数,活动数遍。然后改变方向,双手先向内,再向下、向外、向上画圈。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六、阳升阴匿
1.双臂抱圆,左手大拇指朝上,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然后双手分别上下用力,将左手大拇指从右手中拔出。(图22、图23)
2.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双手上下用力,将右手大拇指从左手中拔出。(图24、图25)
3.按动作1、2反复练习。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七、仙人穿梭
1.双臂抱圆,两手掌心向内,左手在外。(图26)
2.左手从右肘外侧向右穿梭;同时右手从左肘下向左穿梭。以惯性力穿到为止,不可用力太过。(图27)
3.双手抽开,紧接着将右手换到左手前,右手从左肘前向左穿梭;左手从右肘下向右穿梭。(图28、图29)
4.双手抽开,将左手换到右手前,重复动作2、3。如此反复穿梭,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八、归根纳气
1.双臂抱圆。右手大拇指朝上,左手大拇指握在右手拇指外侧,另四指握住右手四指。(图30)
2.左手松开,左手大拇指朝上。右手大拇指握在左手拇指外侧,另四指握住左手四指。然后再换手,用左手握右手,回到图30姿势。(图31、图32)
3.左手握住右手拇指,用力向上一拔。(图33)
4.按以上方法,改变顺序。先右手握左手,再左手握右手,接着右手握左手,其图解顺序是图31、图30、图31。最后以右手向上拔左手拇指。(图34)
5.再从动作1开始,反复改变顺序,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归根纳气”的动作,是三握一拔,左右变换,不专心就会搞乱顺序,所以还有锻炼和考验思维清晰程度的作用。练习时可以由慢到快,看看是否思维十分清晰。
八仙手练完后,因为肘部一直抬起,身上也会有些累,这是好现象。可稍事随意活动,调整身心,即告结束。
八仙养生手
八仙养生手,简称八仙手,是道教秘传的养生*。因为有八个动作,且流传于西安的万寿八仙宫,故名。辛亥*后,由于八仙宫住持与清廷“过从甚密”,住持藏匿,*亦失传。也许是道长们的精妙安排,此*在上世纪50年代由西安湘子庙(据传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修行处)一位道爷传给少年王广璘。道爷临别时,在赠给王广璘的功谱后面写道:“不识而传,背过匪浅,时至不传,必遭天谴”。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仙养生手。
八仙养生手概述
人的双手有几十个重要穴位,与全身上下内外相通。八仙手的动作简单,老幼咸宜,毋须场地器械,行走坐卧皆可演练。其功效在贯通经络,活血化瘀,于内脏筋骨皆有裨益。练此功者,有的手做动作,脚心出汗。有的内脏疾病痊愈,手上的皮肤也变得光润起来。特别是对长期电脑操作而引起的“鼠标手”疾具有神奇疗效。
八仙手的演练,还有道教的一些独特法则,如“未演练,先定心”,“阴阳善恶层次分”。演练时,要先念定心诀。必须澄心定意,排除杂念,天人合一,才能获得预期功效。其定心诀如下:
一念不动,万念不来,清心寡欲,好快哉!
既定吾心,无疑无猜,明理入道,登天台,登天台!
八仙手的动作多有左右阴阳的相互转换。道教法则:左手为阳,右手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左手为善,右手为恶。故而在每个动作演练时,必先由左手在外或在上,取义于隐恶扬善。
八仙手的预备姿势,无论坐卧或站式,必须将双臂在胸前抱成一个圆形,不可将肘部贴于双肋。坐式或站式,必须上体正直,百会朝天,不可俯仰。否则有碍气血的畅通。
八仙手的每个动作,演练次数以八的倍数为宜。可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演练时间由个人体质决定,贵在坚持,必有奇效。
八仙手的演练口诀如下:
三礼九叩,聚精凝神。阴阳更易,球推太极,二仙传道,研珠磨炁,双龙绞珠,阳升阴匿,仙人穿梭,归根纳气。养气练气,精气神虚。
前两句是预备式的要求。“三礼九叩”,表示对道教神仙的尊敬,但不需进行三拜九叩之礼,在意识上要有叩拜敬仰之意。“聚精凝神”,即默念定心诀,澄心定意,排除杂念,准备演练。王广璘老师说,道爷讲,三礼九叩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天练三次,每次三遍,共九遍。
中间八句,是八个演练动作的名称。
最后两句,是对八仙手演练的总结。“养气练气”,是八仙手的*宗旨。“精气神虚”,就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是八仙手的升华层次。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一、阴阳更易(以坐式为例,下同)
更、易,均作变更、交换解。因双手阴阳反复交换,故名。
1.正身坐定,百会朝天,舌抵上颚,双臂在胸前抱成一圆,手心向下。左手手指置于右手手背之上,手心先不接触左手背。(图1)
2.左手手心从右手手背上迅速前搓。此动右手在上为阳。(图2)
3.将右手抽回,右手手指置于左手手背之上。(图3)
4.右手手心从左手手背上迅速前搓。此动左手在上为阳。(图4)
5.将左手抽回,左手手指置于右手手背之上,复成图1姿势。由此接着动作2至动作5反复进行。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6.按照上述动作,将向前搓改为向回搓。即把上面的手往前放一点,然后在下面的手背上迅速往回拉着搓。也是左右手交换,如图2、图1、图4、图3的顺序。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练习此动时,双手不要脱开,要双手贴住进行阴阳转换,转换速度较快时,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二、球推太极
球推太极,即推“太极球”,是以拳头象征太极球。
1.双臂在胸前抱圆,右手握拳,拳心向内。左手掌心向内贴于右拳之外。(图5)
2.右拳以手腕为轴,贴住左手心,在左手心内顺时针画圈。右拳画圈过程中,拳心也随之转向前再转向内。(图6)
图6只是右拳画圈过程中拳心向前的一个镜头。右拳划一圈算一个,以八为数,活动数遍。接着改变方向,右拳在左手心内逆时针画圈。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3.左手握拳,拳心向内。右手掌心向内贴于左拳之外。然后左拳在右手掌心内顺时针画圈,再逆时针画圈。也就是动作1、2左手和右手交换的练习。(图7,图8)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三、二仙传道
1.双臂抱圆,两手心向内,左手在外贴右手背。左手大拇指的前节向下弯至右手心内,右手握拳,以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左手大拇指的前节。从上往下看,双手连接成一个S形的太极图。(图9、图9B)
图9B是将双手向前让读者看清太极图的形象。
2.两腕向内用力,将左手大拇指前节从右手虎口中拔出。(图10)
3.右手在外,左手将右手大拇指前节握住,然后向内用力,将右手大拇指前节从左手虎口中拔出。(图11、图12)
重复上述动作,左右手交换练习。拔一下算一个,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四、研珠磨炁
“炁”读“气”。《辞海》解释为:“同‘气’,多见于道家的书。”实际上,“炁”专指内气,不包括呼吸之气。
1.双臂抱圆。左手在外,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在内,手指向左,手心向外。两手手心相贴。(图13)
2.双手贴紧,同时将手指向上摩转,成五指对齐状。(图14)
3.上动不停,双手继续贴紧摩转,使右手转向外,左手转向内。双手手指变为相反方向。(图15)
4.重复动作2、3,使左手转向外,右手转向内。(图16、图17)
此时又回到图13的姿势。接着再由动作2至动作4反复练习,以八为数,活动数遍。此动作很快就会感到手心发热。有人手上做动作,脚心出汗。可见其对全身经络疏通之效。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五、双龙绞珠
1.双臂抱圆,两手掌心向内,以腕部相贴,左手在外。(图18)
2.双手同时贴着腕部向前、向下、向内、向上画圈。在画圈过程中,手心也随之朝前朝内旋转,右手从内转到外再转到内,最后仍回到图18的姿势。(图19、图20、图21)
3.按动作2连续、反复练习。以八为数,活动数遍。然后改变方向,双手先向内,再向下、向外、向上画圈。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六、阳升阴匿
1.双臂抱圆,左手大拇指朝上,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然后双手分别上下用力,将左手大拇指从右手中拔出。(图22、图23)
2.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双手上下用力,将右手大拇指从左手中拔出。(图24、图25)
3.按动作1、2反复练习。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七、仙人穿梭
1.双臂抱圆,两手掌心向内,左手在外。(图26)
2.左手从右肘外侧向右穿梭;同时右手从左肘下向左穿梭。以惯性力穿到为止,不可用力太过。(图27)
3.双手抽开,紧接着将右手换到左手前,右手从左肘前向左穿梭;左手从右肘下向右穿梭。(图28、图29)
4.双手抽开,将左手换到右手前,重复动作2、3。如此反复穿梭,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八仙养生手动作分解八、归根纳气
1.双臂抱圆。右手大拇指朝上,左手大拇指握在右手拇指外侧,另四指握住右手四指。(图30)
2.左手松开,左手大拇指朝上。右手大拇指握在左手拇指外侧,另四指握住左手四指。然后再换手,用左手握右手,回到图30姿势。(图31、图32)
3.左手握住右手拇指,用力向上一拔。(图33)
4.按以上方法,改变顺序。先右手握左手,再左手握右手,接着右手握左手,其图解顺序是图31、图30、图31。最后以右手向上拔左手拇指。(图34)
5.再从动作1开始,反复改变顺序,以八为数,活动数遍。
“归根纳气”的动作,是三握一拔,左右变换,不专心就会搞乱顺序,所以还有锻炼和考验思维清晰程度的作用。练习时可以由慢到快,看看是否思维十分清晰。
八仙手练完后,因为肘部一直抬起,身上也会有些累,这是好现象。可稍事随意活动,调整身心,即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