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是
民阀的 势力之一, 由袁世凯掌 权后的北洋 新军主要将 领组成。袁 世凯死后, 无人具有足 够能力统领 整个北洋军 队及政权, 各领导人以 省割据导致 ,以军 队为主要力 量在各省建 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 仍接受北京 的支配 。但北京政 权实际上由 不同时期的 军阀所控制 ,故而在北 洋军阀时期 ,北京 又有北洋军 阀(简 称北洋 )的称呼。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为什么叫做"北洋"军阀?
北洋、南洋”最初的来源是因为清廷在鸦片战争后与洋人约定五口通商,直隶总督兼为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为南洋通商大臣,由此而起并衍生出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北洋医院之类的名目。
辛亥后袁世凯窃国作了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他死后他原来的嫡系还在。袁世凯曾在天津编练新军,天津原是北洋水师的防区,所以天津新军又叫北洋军。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北洋的存在源于其因素,正是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势力范围而被约定俗成。
扩展资料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同盟会内部分化,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统一。
1913年的“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组织讨袁军,“二次”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由于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被北洋军打败。
袁世凯取胜“二次”后,便开始了发展实业的计划,同时也加紧复辟帝制。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组织护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因为外交的压力和财政的危机,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
袁世凯死后(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
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领五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大权后,企图以武力手段统一南方军阀,激起南方派及西南军阀的反对。
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大元帅,随即讨伐段祺瑞的第一次战争拉开帷幕。在北洋军的下,北伐军受挫;加之军内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孙中山辞职,战争失败。运动的失败,再次证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已濒临绝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